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矢志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矢志推進民族復興偉業
曲青山
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新時代新征程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團結奮斗”。大會現場,《鬆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衛黃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一首首誕生於抗戰烽火中的經典歌曲連唱,讓人們重溫抗戰歷史、感悟抗戰精神。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鄭重宣示:“歷史告誡我們,正義的信念不可動搖,和平的期盼不可阻遏,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深刻闡明了新時代新征程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的重大意義。
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來的,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傳承和弘揚好偉大抗戰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匯聚起億萬中華兒女的磅礡力量。
一、歷久彌新、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歷史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集體記憶。它不僅由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構成,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歷史價值和民族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段悲壯歷史,也是喚醒民族意識、凝聚民族意志、升華民族精神的歷史過程。在這個壯闊進程中孕育的偉大抗戰精神,成為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8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浴血奮戰,徹底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洗刷了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堅定了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意志,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歷史新征程。同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捍衛人類正義、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付出代價最大,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重新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使中國人民贏得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中華民族從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也是世界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202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一次歷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傳承。“狼牙山五壯士”、“平型關大戰突擊連”、“楊靖宇支隊”、“劉老庄連”、“白刃格斗英雄連”……我國首次在閱兵中以80面抗戰英模部隊榮譽旗幟組成戰旗方隊受閱。80面用熱血和生命鑄就的功勛榮譽戰旗,鐫刻著忠誠與信仰,矗立起精神豐碑。圖為戰旗方隊接受檢閱。 新華社記者 王建華/攝
抗戰勝利來之不易。在這場決定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生死決戰中,積貧積弱的中國何以能夠戰勝當時世界上“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的日本?原因固然有很多,但精神的力量無疑是重要因素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精神根源於物質世界,又對物質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可以變物質。近代以后,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所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逐漸覺醒、民族精神不斷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毛澤東同志曾評價說:“這個戰爭促進中國人民的覺悟和團結的程度,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一切偉大的斗爭沒有一次比得上的。”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與橫逆,中國共產黨人站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最前線,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勇敢地投身於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之中,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鑄就的,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偉大抗戰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今天,中國式現代化已經展開壯美畫卷並呈現出無比光明燦爛的前景,中華民族正以勢不可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同時,前進的道路不可能一馬平川。“十四五”即將收官,“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我們面臨的各種斗爭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將伴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過程,必須准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新征程上,面對各種艱難險阻和激流險灘,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增強必勝信心,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中國人民不可戰勝的精神密碼
偉大抗戰精神,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總結、概括和提煉出來的,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總書記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偉大抗戰精神猶如熊熊燃燒的火炬,喚醒了民族意識、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億萬中華兒女勇赴國難、浴血奮戰,匯聚起氣壯山河、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精神密碼。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深厚的家國情懷著稱於世。20世紀30年代,日本軍國主義蓄謀滅亡中國,先后制造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直至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到了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面對民族生死存亡,中國人民以“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共赴國難。“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誓言響徹中華大地。中國抗日的社會動員之廣泛,抗日力量的戰斗意志之頑強,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北京密雲縣的“英雄母親”鄧玉芬,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戰死沙場。鄧玉芬送孩子上前線時叮囑他們:“記住,咱們是中國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吉鴻昌臨刑前寫下就義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大義凜然地喊出:“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趙一曼面對敵人的酷刑和屠刀,毫無畏懼,堅貞不屈,臨刑前寫下遺書,告訴兒子“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1935年,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在全校開學典禮上向師生們問了三個問題: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極大振奮了全校師生的愛國斗志。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正是抱有這種深厚的愛國情懷,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寫下了愛國主義的光輝一頁。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歷來崇尚氣節,威武不屈、貧賤不移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以極其殘暴的手段對待中國人民,妄圖以屠殺和死亡壓中國人民屈服。面對侵略者的屠刀,華夏兒女奮起抗爭,以崇高的民族氣節,張揚了中華民族的血性,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楊靖宇以“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洒,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堅定信念,為抗擊日寇戰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當他的遺體被殘忍地解剖時,胃裡除了枯草、樹皮和棉絮以外,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國畫大師齊白石堅守節操,不事敵偽,曾賦詩“壽高不死羞為賊,不丑長安作餓饕”,表達自己寧可餓死,也決不取悅敵人、賣國求榮的決心。當時,一切覺醒了的中國人都意識到,唯有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戰最后勝利,中華民族才能生存、國家才有希望,因而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洪流,表現出“做中國人”的凜然正氣。民族氣節是中華民族的剛強品格,正是這種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至暗時刻成為巨大的潛在能量,激勵無數中國人頑強抗爭。
2025年9月3日晚,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正義必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整場晚會將歷史時空、藝術時空、情感時空交織融合,深情回顧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彰顯了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風貌。圖為演出結束時,全場共同高唱《歌唱祖國》。 新華社記者 翟健嵐/攝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面對勢力強大、窮凶極惡、滅絕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抱著“爭著死,搶著死”的堅定意志,誓與侵略者血戰到底,奏響了一曲曲英雄壯歌。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和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及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據不完全統計,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傷亡3500萬人以上,約佔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人數總和的1/3。英雄氣概是中華民族的鮮明氣質,正是這種豪邁的英雄氣概,使中國人民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華民族之所以屢經挫折而不敗,屢受磨難而不衰,靠的就是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日戰爭是一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雙方國力對比極為懸殊。全民族抗戰爆發時的1937年,日本年工業產值是60億美元,中國為13.6億美元﹔日本年鋼鐵產量是580萬噸,中國為4萬噸﹔日本年產飛機數是1580架,中國幾乎為零……然而,中國人民並未屈服於敵人,從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中國大地之時起,中國人民就開展了抗擊侵略者的偉大斗爭。從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無論條件多麼艱苦、戰爭多麼殘酷、犧牲多麼巨大,中國人民從未動搖光復河山的堅定決心。華北平原上的一個庄戶人家曾寫下這樣一副對聯:“萬眾一心保障國家獨立,百折不撓爭取民族解放”,橫批是:“抗戰到底”。這是中國人民抗戰決心和意志的具體表達。全民族抗戰初期,國內出現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論調。面對這種局面,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科學預見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並得出“最后勝利屬於中國”的正確結論,為堅持全民族抗戰提供了科學指引。必勝信念是中華民族的執著追求,正是這種堅定的必勝信念,使中國人民在十分艱苦的環境中能夠始終堅持長期抗戰,決不妥協、決不投降。
三、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年了,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而歷史卻從未走遠,偉大抗戰精神已化作不朽的豐碑,永恆矗立在中華大地。當前,我國正處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傳承好、弘揚好偉大抗戰精神,把這一精神轉化為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動力,不斷增強全黨的團結,不斷鞏固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不斷加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大團結,不斷增進同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友誼與合作,團結一心、砥礪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引了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團結帶領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鑄就了偉大抗戰精神。抗日戰爭的歷史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上,我們要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始終成為風雨來襲時全體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同志鮮明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深刻指出:“抗日戰爭是要趕走帝國主義,變舊中國為新中國,必須動員全中國人民,統統發揚其抗日的自覺的能動性,才能達到目的。”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廣大人民群眾中蘊藏的無窮偉力被極大激發出來,母親送兒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戰場,男女老少齊動員,演繹出“村自為戰、人自為戰、無處不戰、無時不戰”的全民抗戰場景,將日本侵略者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歷史充分証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凝聚最廣大人民的奮進力量,萬眾一心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必須發揚斗爭精神。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這場戰爭的勝利是靠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贏得的。在凶殘暴虐、慘無人道的日本侵略者面前,中國人民以血戰到底、抗戰到底的信念,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抵御外侮的雄渾篇章。正是由於中國人民的堅決抗爭,才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第一次取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入侵的完全勝利。抗日戰爭的歷史充分証明,唯有主動迎戰、堅決斗爭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贏得尊嚴、求得發展,逃避退縮、妥協退讓隻會招致失敗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條。新征程上,我們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堅決反對一切損害人民利益、脫離群眾的行為,堅決破除一切頑瘴痼疾,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自覺防范化解各種風險,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敢於斗爭、善於斗爭,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必須捍衛和平與正義。抗日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既是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野蠻侵犯,也是對世界和平與正義的狂妄挑戰,更是對人類生命和尊嚴的粗暴踐踏。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既是為中華民族獨立和主權而戰,也是為人類社會始終堅守的正義而戰、為全世界追求的和平而戰。同時,世界上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國際組織等各種反法西斯力量,用多種形式給予中國人民寶貴援助和支持。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旗幟上,凝結著各國友人的血跡﹔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豐碑上,熔鑄著中國人民的卓越功勛。歷史充分証明,正義、光明、進步必將戰勝邪惡、黑暗、反動。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堅定捍衛國際公平正義,堅決捍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准則,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同世界人民一道,齊心協力、同舟共濟,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
(來源:《求是》202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