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
——怎麼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2025年9月3日,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艱苦卓絕的偉大戰爭。”80年前,中國人民經過14年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以錚錚鐵骨戰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打敗了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者,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觀,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偉大抗戰精神將激勵全軍官兵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朝著實現強國強軍宏偉目標勇毅前行。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歷史的記憶和真相不會隨著歲月流逝而褪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勝利。我們要堅持正確二戰史觀,捍衛歷史正義,堅定做歷史記憶的守護者。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遼寧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矗立著一座巨大的台歷狀建筑物——殘歷碑,日歷翻展定格在1931年9月18日。這一天,日本公然用武力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也是從這天起,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支撐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戰火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法西斯軸心國日本2/3以上的陸軍兵力和大量海空軍事力量,遏止了日本“北進”侵蘇計劃,遲滯了日本“南進”太平洋的步伐,粉碎了日本與德、意法西斯東西對進、稱霸全球的戰略企圖,保障了同盟國“先歐后亞”大戰略的實施。
中國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付出巨大民族犧牲。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約佔二戰中各國總傷亡人數的1/3,還有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800余萬勞工被強擄。日本侵略者還對中國人民發動了令人發指的細菌戰、化學戰,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體活體實驗。按照1937年比價,戰爭造成中國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經年累月的精神創傷更是無法用數字加以計算。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最早提出抗日主張,率先高舉武裝抗日旗幟,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形成了全民族抗戰的歷史洪流。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黨的基本策略任務是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8月,洛川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黨的全面抗戰路線正式形成。1937年9月,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千千萬萬愛國將士浴血奮戰,各界民眾萬眾一心,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撼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
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實施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為全民族抗戰指引了勝利方向。中國會亡國嗎?中國能速勝嗎?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局勢向何處去,成為國人最為困惑彷徨的問題。延安鳳凰山麓的窯洞裡,毛澤東同志寫就了著名的《論持久戰》,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的錯誤觀點,科學預見了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御、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3個階段,並提出一系列爭取持久取勝的戰略戰術,為抗戰勝利勾畫出清晰的“路線圖”。
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在敵后戰場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是堅持抗戰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力量。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抗日根據地迅速發展到華北、華中、華南的廣大地區。從戰略相持階段起,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敵后戰場英勇抗擊著58%∼75%的侵華日軍和幾乎全部偽軍,逐步形成對日軍佔領城鎮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成為困不死、打不散、壓不垮的抗日主力軍。1945年8月,敵后戰場開始全面反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實際上承擔起中國戰場對日軍全面反攻的主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人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鼓舞民眾抗戰到底,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站在號召、帶領和團結全民族抗戰的第一線,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等一大批抗日英烈,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庄連”等眾多英雄群體,充分展現出在一切艱難困苦面前無所畏懼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染和激勵著中國人民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
抗日戰爭偉大勝利對打好新時代人民戰爭有何啟示
抗日戰爭勝利已過去80年,但人民戰爭的寶貴經驗依然熠熠生輝。“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這個著名論斷從未過時,無論形勢如何發展,人民戰爭這個法寶永遠不能丟。
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國將不國、民族危亡之際,是中國共產黨“組織千千萬萬的民眾,調動浩浩蕩蕩的革命軍”,從沉淪中奮起斗爭,為中華民族“站起來”贏得了光明前景。新時代人民戰爭,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科技、軍事等多方面力量資源,要求綜合運用多種斗爭方式和手段去贏得勝利。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形成萬眾一心戰勝艱難險阻的磅礡偉力。
必須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當前,國家戰略競爭力、社會生產力、軍隊戰斗力耦合關聯越來越緊,現代戰爭集中體現為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對抗。誰能最大限度實現國家整體實力的系統整合,誰就能夠贏得軍事競爭優勢。打好新時代人民戰爭,就要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鞏固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系統提升我國應對戰略風險、維護戰略利益、實現戰略目的的整體實力。
必須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抗戰中,我們廣泛開展伏擊戰、破襲戰、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游擊戰的戰術戰法,人自為戰、村自為戰,無時不戰、無處不戰,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今天,現代戰爭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平時和戰時、軍事和民事、戰爭手段和非戰爭手段界限更趨模糊,實行人民戰爭具有廣闊舞台。我們要把握新時代人民戰爭的新特點新要求,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以我之能擊敵所不能,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
如何用偉大抗戰精神砥礪滋養新時代革命軍人血性膽魄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先輩最好的致敬,就是賡續他們的精神。新時代革命軍人弘揚偉大抗戰精神,要自覺從中汲取前行力量,培塑敢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意志品質,激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斗精神。
厚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面對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全體中華兒女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奏響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壯歌。軍人生來為報國。我們要自覺地把個人的理想同國家的前途、把個人的命運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聽黨話、跟黨走,扎根軍營、奉獻國家,用行動詮釋請黨放心、強軍有我。
涵養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面對侵略者的屠刀,中國人民抱定必死之決心,彰顯出中華民族不怕死、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高尚的氣節是革命軍人應有的品質。我們要以抗戰英雄、革命先輩為榜樣,要有為了勝利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英勇決絕,不為名利、金錢、美色、享樂等誘惑所動,始終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名節和操守,涵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
發揚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當前,面對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帶來的深刻挑戰,我們決不能思想懈怠、斗志消沉。必須自覺賡續紅色血脈,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勇氣概,在強敵對手面前始終腰杆子不彎、腿肚子不抖。
堅定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全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國民黨頑固派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侵華日軍也將主要兵力用於“掃蕩”“蠶食”抗日根據地,中國敵后抗戰進入最困難的時期。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游擊隊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直至最終贏得抗戰勝利。新征程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隻會越來越復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必須不斷強化敢打必勝的堅定信念,在考驗面前勇往直前,在危險面前無所畏懼,確保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執筆:任學麗、肖軍、李錚)
(來源:《解放軍報》2025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