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中國之治 回答世界之問 

——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作者:中國外文局    發布時間:2025-09-22   
分享到 :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英文版面向海內外正式出版發行。作為當今世界翻譯出版語種最多、覆蓋范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領袖著作之一,自2014年以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已出版5卷、42個語種,海外發行覆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全球500多家海外主流書店和1700多家重要圖書館,成為國際社會認識理解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的首選權威讀本。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在萬眾一心為實現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而團結奮斗的關鍵時期,國際社會正確認知理解新時代中國治國理政方略的期待與日俱增,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明影響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營造良好國際環境的任務更加緊迫。《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生動記錄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的生動實踐,集中展現了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

中國外文局堅持以學為先,把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與學習第一卷至第四卷貫通起來,努力學深悟透著作中蘊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和內涵要義,以最高標准、最高質量、最高水平全力以赴開展著作的翻譯出版和發行宣介工作,堅持不懈讓國際社會更好認識我們黨、我們國家和我們的新時代。結合國際傳播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著作中的許多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各國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啟迪,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

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為人類現代化命題提供嶄新路徑

實現現代化、過上美好幸福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與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的現代化發展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在戰略上不斷完善、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指明了康庄大道。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貫穿始終。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當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著眼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系統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壯闊藍圖,生動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既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內涵和本質的深刻闡釋,也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和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提供思想借鑒和路徑指引。

中國式現代化超越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拓展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以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尼泊爾共產黨(馬列)總書記邁納利表示,在人類追尋現代化、延續燦爛文明的道路上,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一種全新的、獨樹一幟的、具有啟迪性的文明形態。俄羅斯聯邦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根納季·久加諾夫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已成為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一項重大成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將為更多國家和人民開辟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回歸到以人為本的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價值取向,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群眾史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品格、價值追求、精神風范。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蘊含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現代化建設各領域,貫穿於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方面面。“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等真摯話語,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讀懂大國大黨領袖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

縱觀當今世界,以資本為中心的西方發展模式弊端日益顯現,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發展鴻溝等導致的各類矛盾層出不窮。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所蘊含的人類關懷與時代價值愈加彰顯。白俄羅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國際事務書記阿夫多寧表示,中國把人民置於發展的首位,這種人本思想既體現在“共同富裕”等國內政策中,確保每位公民平等發展的權利,又體現在放眼全球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尊重各國人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希臘前外交部長喬治·卡特魯加洛斯指出,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中國人民在一起,魚水情深,致力於為每個人尋求一個更加美好與和諧的未來。

堅持將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推動國際社會聚焦發展這一核心議題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面對發展領域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也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為推動全球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從戰略全局謀劃,系統闡釋了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舉措。強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出建設農業強國、金融強國,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發展任務,提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等理念主張,特別是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等,為國際社會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內在邏輯,借鑒中國發展經驗提供了有益思考。

新時代以來,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持續攀升,是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保持在約30%。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格熱戈日·科沃德科認為,中國已成為當前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世界可以從中國的發展中獲益。第78屆聯大主席丹尼斯·弗朗西斯表示,全球發展倡議所倡導的願景是真正多邊主義精神的體現,能夠成為實現變革的催化劑,為所有人建設一個更加公平和可持續的世界。

堅持文化傳承發展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不同文明交匯融通、美美與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將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文化建設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取得歷史性成就,並提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魅力進一步彰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在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同時,創造性地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共同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

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綿延不斷且以國家形態發展至今的偉大文明,不斷向世界貢獻著國家和平和睦、人類發展進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東方智慧。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中國等83國提出的設立文明對話國際日決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今年6月舉行的首個文明對話國際日慶祝活動中,強調文明對話和文明多樣性對促進和平與全球團結具有重要價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將全球文明倡議盛贊為中國“給予世界的一份饋贈”。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維護世界和平安寧、促進全人類發展進步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期待。習近平總書記順應時代潮流、關照人類未來,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為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提供了重要公共產品。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系統闡釋了中阿、中非、中國—中亞,以及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全球南方”、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對外政策主張,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世界變局中的時代擔當。強調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三大全球倡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轉化為行動、願景轉化為現實等,為各國共同完善全球治理、攜手開創美好未來提供思想指引。

面對近年來局部沖突增加,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橫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回潮,氣候變化、數字鴻溝問題突出等情況,越來越多國家期待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寫入聯大決議和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機制文件。三大全球倡議提出以來,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地區組織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其著作《福田康夫看中國:東方智慧與世界和平》中高度贊同習近平主席關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西班牙共產黨總書記恩裡克·聖地亞哥高度評價中國基於和平、合作和共贏的外交政策,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國際貿易規則、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諸多解決方案,認為中國已經成為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堅持推動黨的自我革命,為各國政黨建設提供經驗借鑒

中國共產黨深入探究世界政黨政治發展演變規律、汲取大國大黨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科學認識與實踐探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提出和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全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依靠自身力量解決自身問題、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治黨經驗與卓越智慧。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經過不懈努力,黨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提出要把黨的偉大自我革命進行到底。強調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革命傳統和作風,進一步健全要素齊全、功能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全面從嚴治黨體系,提出下大氣力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和條件,學紀知紀明紀守紀等要求,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為世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和執政治國提供重要參考。

“自我革命”超越了西方政黨依靠外部競爭推動政黨治理改革的模式,在世界政黨政治發展史上書寫了百年大黨長期執政中永葆生機活力的中共答案。截至2024年底,中國共產黨已同世界上170多個國家的70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保持經常性聯系,《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成為很多國家政黨政要的案頭書。參照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機制,西班牙人民黨成立人民監督辦公室。柬埔寨人民黨將“照鏡子、洗洗澡、除除塵、治治病”作為黨建工作總要求寫入工作報告。埃及阿拉伯民主納賽爾主義黨前主席賽義德·阿卜杜勒加尼表示,中國共產黨敢於不斷糾正錯誤、推動國家持續發展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中國在反腐倡廉方面的顯著成效以及不斷完善的法治都是值得各國政黨認真思考的經驗。津巴布韋《先驅報》報道稱,對於許多向中國尋求治國理政經驗的非洲和全球南方國家的政黨來說,“八項規定”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研究案例。非洲國家執政黨應該立足自身實際,借鑒中國的經驗,重新考慮新的“領導守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理論深邃、內涵豐富、視野寬廣,為國際社會系統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開了新的窗口。學好用好這部著作,推動國際社會深入理解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既要堅持思想引領、展現中國共產黨創新理論的思想偉力,也要深入宣介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人類歷史上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既要深入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的時代光彩,也要生動呈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中華文明現代形態﹔既要描繪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絢麗畫卷,也要講好交流互鑒、美美與共的世界文明交往故事﹔既要宣介中國為完善全球治理、解決當前人類問題貢獻的智慧力量,也要展現中國與各國攜手推進世界現代化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天下情懷。

中國外文局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精益求精的專業能力,發揮綜合傳播優勢,全力做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的對外翻譯出版和發行宣介工作,不斷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海內外讀者讀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2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