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讀者在北京圖書大廈翻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 北京圖書大廈供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鮮明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奮斗目標、初心使命、發展理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等諸多方面論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立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專題部分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論述。深入學習把握其中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對於在新征程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牢牢把握的一項重大原則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歷史宏願,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和戰略安排,鮮明提出了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的五條重大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其中之一。確定這一重大原則,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決定的,也是在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經驗、深刻把握我國發展新的歷史特點、統籌考慮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收錄的《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等重要文章,對此作出深入闡述。
從黨的根本宗旨看,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生動體現,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時代彰顯。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阜平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就指出:“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延安考察時進一步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人民服務的黨,共產黨當家就是要為老百姓辦事,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同其他政黨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根本宗旨出發,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從黨的歷史經驗看,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銘刻在心,把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鮮明地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黨領導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抗日戰爭、趕走日本侵略者,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是為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在篳路藍縷的建設時期和春潮澎湃的改革時代,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變一窮二白的國家面貌,實行改革開放、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同樣是為了人民根本利益而斗爭。歷史充分証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黨,始終是為人民利益奮斗的政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徹底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中華民族千年夙願夢想成真﹔奮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些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就在於我們黨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面向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同樣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人民過上美好生活而接續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
從黨的奮斗目標看,造福人民是我們黨的永恆追求。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的初心。”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新征程上,我們要著眼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供給體系對需求升級的適配性,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把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效轉化為人民群眾更多更切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將繼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讓現代化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我們對人民的承諾,也必將在人民支持下實現。”
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的重要要求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對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提出了明確要求,強調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收錄的相關重要文章和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的主要任務和方針政策,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本質的理論。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為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首先要求對人民負責、讓人民獲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決策必須識民情、接地氣。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要看到,經過長期奮斗,中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新進展。同時也要看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現實之間還存在差距,還遠沒有達到充分滿足的地步。以前我們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202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濟南主持召開企業和專家座談會時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我們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闊步前行。
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歷史進程中,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了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新征程上,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順利實現黨的二十大描繪的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的宏偉藍圖,也必須緊緊依靠人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所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要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刻也不脫離群眾。要發揮人民首創精神,充分尊重人民所表達的意願、所創造的經驗、所擁有的權利、所發揮的作用。要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總結經驗。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准,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堅持黨的根本宗旨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家建設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國家發展過程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成果的過程。”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我們堅持“一個都不能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仍然強調“一個都不能掉隊”。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到2035年“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的目標,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在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進一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新征程上,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然后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的關系,把“蛋糕”切好分好,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謀劃和推進改革,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老百姓急難愁盼中找准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使改革能夠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征程上,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更加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征程上,要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依法保障財政性教育經費撥付使用到位,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間教育差距。要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開創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打下更好基礎。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新時代新征程就業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作出的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大部署,始終堅持就業優先,使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成為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堅持市場化社會化就業與政府幫扶相結合﹔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維護勞動者在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技能培訓、社會保險和福利等方面的合法權益。
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體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新征程上,要按照黨的二十大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的重要要求,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不斷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當前,我國人口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新的人口環境和條件的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新概念、新要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收錄的《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這篇重要文章,對做好新時代人口工作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則和重點任務作出深刻闡述。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要深化教育衛生事業改革創新,全面提高人口綜合素質﹔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增加全社會勞動力有效供給﹔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要更好統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關系,維護人口安全。
2025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招待會上強調:“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收錄的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文章和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為新征程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不斷增進人民福祉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努力為人民創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