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社會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

作者:洪向華 夏 雪    發布時間:2025-10-10   
分享到 :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強調,“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英雄部隊”。翻開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英雄輩出的壯麗史詩綿延不絕。從抵御外侮到建設新中國,從改革開放到奮進新時代,歷史和實踐反復昭示,中國人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人民,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當前,我國正處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英雄精神的滋養與激勵。新征程上,我們要推動全社會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讓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脈、激蕩時代強音,匯聚起勇毅前行的磅礡偉力,為民族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無數英雄模范以熱血與奉獻鑄就豐碑,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成為砥礪我們拼搏奮進的力量源泉。

英雄是挺立民族脊梁的精神標杆。一個民族的存續,不僅需要物質文明的滋養,更依賴精神力量的支撐。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5000多年歷史長河中,英雄如璀璨星辰,他們以信念為炬,以行動為筆,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熔鑄於生命實踐中,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從古至今,英雄們用生命踐行的信念,早已超越個體事跡本身,升華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英雄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英雄是人民群眾中的杰出代表,他們以卓越的貢獻和非凡的功勛,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革命戰爭年代,英雄們舍生取義對抗強敵。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孤身與日偽軍周旋數晝夜后壯烈犧牲﹔“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將敵人引上絕路后毅然跳下懸崖。和平建設時期,英雄們默默奉獻,於平凡中鑄就偉大。隱姓埋名投身氫彈研究的“兩彈一星”元勛於敏、20多年如一日潛心建造“中國天眼”的南仁東、一輩子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苦心探索並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無論是革命、建設還是改革時期,英雄模范們始終以行動回應時代召喚,成為推動歷史前進的關鍵力量。

英雄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平凡楷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源於人民,他們沒有天生的光環,卻在時代需要時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擔當。革命戰爭年代以來,約2000萬名烈士為家國存續獻出生命,他們中多數是普通戰士、群眾,用鮮血鋪就了民族獨立之路,也有無數建設者在崗位上默默耕耘,以汗水澆灌出國家發展的碩果。英雄的偉大,不在於是否擁有驚天動地的壯舉,而在於將個體價值融入國家命運與人民福祉,用平凡的堅守書寫不凡的人生,印証著“英雄源於人民、服務人民”的錚錚誓言。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在時代的潮流中奮勇向前。從歷史長河到當代實踐,以愛國、奮斗、奉獻、擔當為內核的英雄精神,在危難時凝聚人心,在奮進中鼓舞斗志,成為支撐中華民族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

愛國是英雄精神的鮮明標識。作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基因,愛國主義為英雄精神注入了不朽內核,成為其最鮮明的精神標識。無論時代語境如何變遷,愛國精神“將個人價值與民族命運深度綁定”的本質從未改變。新時代倡導“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正是愛國精神的具象延伸,讓英雄精神始終錨定“為國為民”的價值原點,確保其精神內核不褪色、不偏移,成為貫穿所有英雄行為的精神主線。

奮斗是英雄精神的實踐品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出來的。”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奮斗與發展的內在關聯。從戰爭年代突破危局的艱辛求索,到和平時期開拓創新的實踐探索,奮斗始終是將英雄精神的勢能轉化為破解難題、推動發展的實際力量。正因為有奮斗精神的強大牽引,我們才有了“當驚世界殊”的發展成就,有了“此生無悔入華夏”的深情告白,有了“平視世界”的從容自信,有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的戰略定力。

奉獻是英雄精神的集中體現。奉獻是英雄精神跨越時空的核心特質,它並非特定群體的專屬選擇,而是扎根於社會共識的精神追求,始終以“人民利益至上”為根本遵循,超越了個人得失的局限。無論是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還是平凡崗位的默默堅守,奉獻精神都在塑造“為集體、為民族、為國家”的價值共識。這種超越個體私利的價值追求,賦予英雄精神震撼人心的道德力量。

擔當是英雄精神的時代要求。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歷史使命和任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擔當和責任。英雄精神的生命力,在於其始終與時代使命同頻共振。古往今來,凡是卓有建樹者,無不是事不避難、義不逃責、知重負重者。焦裕祿面對蘭考風沙、內澇、鹽鹼“三害”,即便身患重病,也要“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黃大發歷時30余年帶領群眾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扶貧干部邱軍,在生命最后時刻寫下“明年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的囑托……英雄精神已融入各領域的日常實踐,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社會治理等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新征程上,我們要把英雄精神傳承好弘揚好,推動全社會尊崇英雄、學習英雄、爭做英雄。

關愛表彰,筑牢尊崇英雄的社會基石。關愛英雄,是對他們無私奉獻的真誠認可與崇高敬意。英雄為國家、民族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理應得到社會的溫暖回饋。要建立健全關愛英雄機制,明確他們在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待遇,解決英雄及其家屬在生活、醫療、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讓他們無后顧之憂。要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讓英雄事跡家喻戶曉,讓英雄精神深入人心,在全社會營造尊崇英雄的濃厚氛圍。

深學篤行,弘揚英雄精神凝聚奮進力量。英雄是民族脊梁、時代先鋒,是激勵人民團結奮進的榜樣力量。學習英雄事跡,需深挖其精神內核。英雄事跡承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國情懷與無畏的犧牲奉獻,是英雄精神的生動詮釋。要學習英雄的奮斗歷程與感人事跡,感悟他們在艱難險阻面前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質,深刻領會英雄精神的時代價值與深刻內涵。對於黨員干部而言,要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紀國法,恪守清正廉潔,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隻有將英雄精神從“感動”化為“行動”,從“知曉”變為“踐行”,才能讓英雄精神在新時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愛崗敬業,在爭做英雄中成就非凡。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需要千千萬萬個英雄群體與英雄人物,而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便是不平凡。爭做英雄,要胸懷強國之志。將“小我”融入“大我”,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是實現個人價值的關鍵。爭做英雄,要錘煉強國之能。能力本領是成就事業的基石,面對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要堅持“干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既向書本學習厚植理論和專業素養,又向實踐學習砥礪意志品格。爭做英雄,要勇建強國之功。偉大生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無論身在何種工作崗位,只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出精彩,把每一項工作都干到極致,就一定能在平凡崗位上成就非凡。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2025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