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質量發展

作者:劉正江    發布時間:2025-10-14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

9月21日,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評議組與新疆大學共同舉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創立20周年主題研討會在新疆大學舉行。此次研討會旨在回顧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二十載發展歷程,總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成就,探討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內涵式發展路徑、對思政課建設的支撐作用以及自主知識體系構建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匯聚智慧、凝聚共識。

歷史回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戰略地位與卓著貢獻

與會專家回顧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創立以來取得的成就,一致認為,20年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實現了從奠基起步到繁榮發展的跨越,在學科布局、理論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碩果累累,並推動了自主性、多層次的學科體系構建。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懷春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是彰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基礎性和引領性學科,肩負著系統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的重大使命。中國人民大學靳諾教授提出,學科體系和布局的大發展、優秀師資隊伍的建設、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建立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深化,是學科20年發展成就的顯著標志。西南大學黃蓉生教授認為,學科建設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要求,也是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

新征程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華中科技大學董慧教授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重要論述明確了學科的戰略定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體現了我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主陣地,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武漢大學教授、新疆大學博峰戰略人才駱郁廷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推進理論創新,發揮主流意識形態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核心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及加強國際傳播、增強國際話語權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會議還討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支撐作用。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布局、平台、師資和成果方面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並提出,應通過強化學科建設與課程建設的促進機制、構建高質量學科評價體系、統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協調發展、區分學術型和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等途徑,進一步強化支撐作用。

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與路徑探索

堅持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靳諾教授指出,學科發展必須堅持守正創新,著力解決好科研創新不足、發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及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國際視野。南京師范大學王永貴教授認為,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應整合研究方向、優化學科布局,提出思政課教學應將技術賦能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北京師范大學王樹蔭教授指出,學科建設應系統審視並科學界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的建設范疇與研究方向,思政課教學需要各二級學科的綜合支撐與協同賦能,應科學規劃二級學科及其研究方向,增強學科內部邏輯一致性與學理說服力。駱郁廷教授提出,推動學科發展應妥善處理好內涵發展與外延拓展、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自主建設與開放借鑒、學科建設與思政課教學等幾對關系。山東大學臧秀玲教授則圍繞提煉學科標識性概念應回歸經典、立足實踐的話題,從微觀層面探討了推動學科高質量發展的具體環節。

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高質量、創新性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兩個結合”為根本路徑。中山大學林進平教授指出,理解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需兼顧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等二級學科和維度,並注重吸納當代重要概念以回應時代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燕連福教授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已具備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條件,應立足中國實際,回應時代之問,用馬克思主義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優秀因子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筑牢學術根基。

地方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特色發展也是研討會關注的焦點。江西師范大學祝黃河教授認為,地方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需根據實際情況,找准定位,凝練特色,注重人才培養,加強院際交流合作。湘潭大學李佑新教授進一步指出,地方高校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結合區域特色、紅色文化資源特色、行業背景特色,同時注重內容上的整體性、規范性。

擘畫未來:自主知識體系構建與國際話語權提升

展望學科未來發展,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聚焦深化理論創新、優化人才培養、處理好學科內部關系以及提升國際話語權等多個維度。復旦大學劉紅凜教授認為,應守住理論聯系實際、經世致用的根本,堅守學科邊界和學科意識。華東師范大學宋進教授提出,應以歷史視野、知識視野和國際視野,不斷提升學科自覺。山東大學張士海教授認為,加強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是提升學理支撐的基礎。北京師范大學王炳林教授指出,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需倡導客觀理性的學術態度,科學辨識和吸收他國優秀成果,強化國際交流合作,構建融通中西的學術話語體系。華中師范大學萬美容教授認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人才培養質量,需准確把握社會需求,凝練學科方向,優化培養過程,提升教師學術水平與育人責任感。

在理解和厘清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中共黨史黨建學學科的關系方面,中國人民大學楊鳳城教授認為,中共黨史黨建學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應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成就,黨史部分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提供歷史支撐,黨建部分則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理論支撐。北京大學程美東教授建議,中共黨史黨建學前沿問題研究要堅持“黨史”與“黨建”相貫通原則,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等展開研究。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新征程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高質量發展任務,優化學科布局與評價機制,構建學科—課程—教師—教材協同體,推動學科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不斷增強國際傳播力與話語權,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內容、話語、方法上實現系統性創新,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服務國家治理與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提供堅實理論與人才保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光明日報》202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