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中的《紅色中華》

作者:黃敬榮 鐘鴻昌    發布時間:2025-10-17   
分享到 :

《紅色中華》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創辦的第一份中央機關報,也是中央蘇區受眾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報紙,被譽為“全蘇區工農群眾的喉舌”。在抗日烽火中,《紅色中華》關切民族前途命運,以紙筆作刀槍,刊登大量關於抗日救亡的報道,深刻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強烈抨擊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激發廣大民眾的抗日斗志。《紅色中華》的戰斗吶喊與呼聲,吹響了抗日救亡之號角。

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在國難當頭之際,《紅色中華》發出鐵血吶喊,揭露和譴責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殘暴罪行。1931年12月11日,《紅色中華》創刊號刊發《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中國的加緊》一文,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增兵東(三)省、炮轟天津、威嚇武漢等侵華暴行。《紅色中華》還刊載《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熱河華北的毒計》《日帝國主義大舉轟炸熱河》《日軍續攻華北》等文章,揭露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熱河、圖謀整個華北的侵略行徑。此外,刊發的《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東北民眾的悲慘生活》《日本帝國主義蹂躪下的華北》等文章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白色恐怖”、奸淫屠殺暴行。

日本帝國主義在華進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紅色中華》對此進行了揭露。《紅色中華》先后刊發《東三省已成日本殖民地》《日帝國主義武裝移民北滿》《日本在滿洲積極殖民》等文章,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推行殘暴的殖民統治,以及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企圖沿用滿洲辦法,作長久統治閘北之計”。1933年9月27日,《日本強盜厲行經濟侵略》一文揭露日本華北商務聯合會有組織、大規模地對華北進行經濟侵略和輸出日貨。此外,《紅色中華》還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在台灣推行愚民教育,在滿洲實施奴隸教育,企圖“使東北民眾永遠做著奴隸”的陰謀。

抨擊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南京國民政府罔顧國家和民族危亡,推行不抵抗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紅色中華》對其不抵抗政策進行了抨擊和譴責。1931年12月18日,《紅色中華》抨擊國民黨政府採取的“無抵抗主義”“鎮靜外交”,助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和侵佔中國的野心。1932年3月9日,《紅色中華》報道日軍進攻上海時,國民黨軍隊接受帝國主義調停辦法自動撤兵,十九路軍士兵堅拒撤退令,主將竟用機槍強迫士兵撤退。1933年3月9日,《紅色中華》刊登的《中國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宣言》,抨擊國民黨政府“依然採取無恥的不抵抗主義,步步撤退,放棄了開魯,北票,朝陽”。

此外,《紅色中華》嚴厲斥責國民黨政府欺騙民眾的把戲和無恥賣國行徑。1932年4月28日,《紅色中華》刊發《國民黨召集國難會議的把戲》一文,揭露國民黨召集的所謂“國難會議”,意在集中反革命勢力進攻革命,還揭露了國民黨政府所謂“抵(抗)日”實質是以東三省、上海作禮物投降日本,所謂“救災”實質是為了騙債騙錢,所謂“綏靖”實質是要進攻革命。《紅色中華》先后刊登了《無恥國民黨企圖掩蓋斷送平津的賣國行為》《國民黨加緊出賣中國》《國民黨又在進行新的賣國陰謀!!》等文章,進一步揭露了國民黨政府的無恥賣國行為。

宣傳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速侵華、民族危機加劇之際,國內卻出現“中國該不該抗日”“中國無力抗日”等分歧之聲,因而回應這些爭論刻不容緩。為此,《紅色中華》第206、207、208、209、211期,以“特載”形式,刊登了瞿秋白(署名“維嘉”)的文章——《中國能否抗日?》,文章既指出中國必須抗日,才能爭取自己的生存﹔又基於對中日兩國武裝力量、經濟力量、組織力量的對比分析,指出中國能夠抗日,用事實駁斥了“中國不能抗日”的錯誤論調。

中國共產黨還高舉抗日旗幟,在《紅色中華》上宣示抗日決心,宣傳抗日救國主張。1932年4月21日,《紅色中華》刊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戰爭宣言》,主張“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還刊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關於動員對日宣戰的訓令》,主張“實行游擊運動,直接對日宣戰”及“向外發展革命戰爭,准備與日本帝國主義直接作戰”。1934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一文聲明:“蘇維埃政府與工農紅軍不辭一切困難,以最大的決心派遣抗日先遣隊,北上抗日。”1934年9月21日,《紅色中華》刊登《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提出了六點具體辦法作為抗日的共同行動綱領,回答了“中國怎樣抗戰”的問題。

鼓舞民眾的抗日斗志與信心

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紅色中華》肩負起喚醒民眾、鼓舞斗志、凝聚力量的使命,激起全民族團結抗戰的洪流。《紅色中華》致力於喚醒民眾,既以民族大義喚醒民眾的抗日救亡意識,闡明對日本帝國主義實行民族革命戰爭,是正義之戰、存亡之戰,也是為“整個中華民族解放和獨立而戰”,還號召民眾誓死抗日,“以求中華民族徹底的解放和獨立”﹔又從個人生存角度喚醒民眾的抗日激情,闡明抗日為的是不做亡國奴,為的是保衛自己的妻兒子女、土地財產,由此,使民眾更深刻認識到“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紅色中華》及時報道各地軍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包括愛國民眾的反日游行示威、抵制日貨運動、工人大罷工、抗日閱兵等抗日活動,以激勵民眾的抗日士氣。如1932年1月27日,《紅色中華》報道了上海工人學生三萬余人舉行的反日游行大示威。《紅色中華》還及時報道抗日力量的壯大及抗日前線的捷報,以提振民眾的抗日信心。1932年9月13日,《東北義勇軍繼續發展》一文報道了各地義勇軍人數已達五十萬,並將成立東北義勇軍總部﹔1936年3月16日,《猛烈發展著的東北抗日戰爭》一文,介紹遼吉黑共有抗日部隊二十余萬人,三個月打垮了日軍五百余次“圍剿”。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