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線故事)
一顆非洲堅果,橫跨萬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開啟了它的“增值”之旅。
去年,湖南企業家羅令鬆來到海南東方市開辦企業,在這裡真正享受到了“與世界相連”的更多便利和紅利。從非洲進口粗加工的堅果,在海南精深加工后銷往內地和海外,“享實惠,擴市場,自貿港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羅令鬆說。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讓海南成為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示范”“努力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開放”,始終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主題詞。
走進羅令鬆的辦公室,一張地圖十分打眼:從馬拉維、津巴布韋、南非等非洲國家畫出的線路先在海南交匯,再與湖南相連,最終通往北美與歐洲等地區。
吸引羅令鬆來到海南的,正是自貿港的一項利企開放政策——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這項政策明確,對於鼓勵類產業企業,進口料件后在海南自貿港加工成貨物,如果增值超過30%(含),進入內地銷售時可免征進口料件的關稅。
“自貿港的好政策,將企業聚到了一起。”羅令鬆說,自開展非洲堅果加工業務以來,企業累計實現內銷貨值近518萬元,減免關稅近36.8萬元,“我們年產加工能力將達到2萬噸,未來進口堅果貨量更高、品類更多時,緩交、免交稅款等利好政策將減輕資金流動的壓力。”
地圖連線有廣度,政策落實見速度。來到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去年5月拿地、8月開工、11月廠房主體封頂,今年2月通過加工增值測試、進入生產運營階段,整個過程不到一年時間。羅令鬆感嘆:“這就是自貿港的速度!”
“十四五”時期,海南自貿港建設成形起勢,政策制度體系初步建立。
從世界看海南,海南自貿港是連通我國內地市場的通道﹔在海南看世界,海南自貿港是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開放門戶。如今,連接海南與世界各地的航線更加密集,自貿港的朋友圈越來越廣。
“十四五”以來,截至今年9月下旬,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免關稅政策累計內銷110.8億元,免征關稅8.6億元。今年12月,海南自貿港全島封關運作將正式啟動。“大伙兒一合計,海南有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外商入境來洽談、看樣品也方便,我們打算推薦更多人來,讓好政策結出更多好成果。”羅令鬆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