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寫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之際
歷史,正在書寫新的篇章。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
2021年—2025年,“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
2026年—2030年,圍繞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
一以貫之的主題,始終不渝的初心,接力奮斗的足跡。
“十五五”新的征程即將開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必將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嶄新局面。
領航定向 駕馭發展全局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兩張網”的建設格外引人關注:
一張是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6軸7廊8通道”主骨架建成率超過90%﹔
一張是國家水網,2025年底覆蓋率預計達到80.3%。
大國之治,江山為基。水網、路網,越千裡山川,通四方之利,濟萬民之需,都是事關現代化建設的大事。
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帶領中國人民向著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力沖刺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目光已投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當年5月,河南南陽,總書記專題調研南水北調:“水網建設起來,會是中華民族在治水歷程中又一個世紀畫卷”﹔7月,西藏林芝,總書記來到川藏鐵路的重要樞紐站林芝火車站,了解川藏鐵路總體規劃及拉薩至林芝段建設運營情況,要求“建設好這一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的標志性工程”。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乘勢而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奮斗的第一個五年,是我國抓住難得機遇、頂住各種挑戰、拓展發展新空間的關鍵時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五年間,一幅山河錦繡、盛世昌榮的恢弘畫卷運筆著墨、徐徐鋪展。
這段征程激勵奮進步伐:中國經濟總量接連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台階,預計將於2025年底達到140萬億元左右,4年平均增長5.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兩年超過1.3萬美元,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這個時代奔涌創新活力:“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進展順利,中國站上一個又一個“大國重器”創新制高點,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2.69%,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
這幅圖景繪就美麗中國:“增綠”全球最多,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5%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7%左右﹔長江、黃河干流全線達到二類水質標准﹔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
這張答卷浸透民生福祉: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9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進展顯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一步一個腳印向前推進……
五年間,億萬人民砥礪奮進,世界見証新時代中國一個又一個高光時刻:
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宣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召開黨的二十大,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戰略部署﹔召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喜慶新中國75周年華誕﹔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憧憬和挑戰,都激發我們隻爭朝夕、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情而豪邁。
這是以科學理論指引前進道路的五年。
2020年10月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這次全會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勾勒邏輯主線: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理論和實踐的創新突破,激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
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此后在多個場合作出系統闡釋和重大部署,深刻回答了“什麼是新質生產力、為什麼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五年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深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
以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人文和經濟交相輝映、價值共生﹔
統籌發展和安全,糧食、能源、產業、國防等安全基礎進一步夯實﹔
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從理論完善到示范探路,正在將夢想逐步變為現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億萬人民波瀾壯闊的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激揚起奮進新征程最深沉、最磅礡的力量。
這是以宏偉藍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五年。
今年10月9日,中國華能總部、中國中化總部正式遷駐雄安新區。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赴河北雄安新區考察,就“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的新城,諄諄囑托:“既不能心浮氣躁,也不能等靠要,要踏實努力,久久為功。”
從“一片地”到“一張圖”再到“一座城”,承載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闊步向前。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
“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為計”“對當務之急,要立說立行、緊抓快辦,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對長期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功”。
對快與慢的把握,對時間的信念,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與時代擔當。
把五年規劃目標任務滾動納入年度計劃,各類宏觀政策協同發力,動態監測、中期評估、總結評估……“十四五”規劃承載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國家發展導向、戰略重點、政策舉措,要確保落實階段性目標任務。
五年間,聚焦區域發展戰略多次召開專題座談會,戰略指向一以貫之,政策部署與時俱進﹔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久發力﹔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看准了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外媒刊文指出,中國五年前制定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各項主要指標中,多項指標進展符合甚至超過預期。
這是在風雨挑戰中應變局開新局的五年。
加強稀土相關物項出口管制、對超硬材料等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近期,針對美方施壓,中國出台一系列措施。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有觀察人士指出,中國更加沉穩堅韌的應對,展現出更堅實的底氣和更強大的力量。
關鍵時刻必有關鍵抉擇。五年間,直面各種風險挑戰和不確定性,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次次在緊要關頭把舵領航,引領中國號巨輪穿越驚濤駭浪。
面對突如其來的世紀疫情,因時因勢、科學決策,充分發揮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面對不斷升級的外部打壓遏制,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
面對民營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困惑,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事關民營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問題﹔
針對返貧致貧風險,毫不鬆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長久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2024年二、三季度,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回落,市場預期走弱,海內外憂慮情緒有所蔓延。
當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被譽為“宏觀調控的一次裡程碑式出手”。
今年以來,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適時加力,打好政策“組合拳”﹔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中國經濟上半年同比增長5.3%,延續了穩中向好態勢。
回望“十四五”,面對一次次重大挑戰,中國頂住了壓力、經受住了考驗,中國式現代化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乘勢而上 科學謀劃“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
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前十!深圳—香港—廣州躍居全球創新集群榜首!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給中國打出一個亮眼的“分數”。
“這一進步體現了中國科技戰略投資、科學研發和創業生態系統的結合正在各個領域取得具體的成果。”外媒如此評價。
“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我們必須把這個問題放在能不能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認識,全面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部署”。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深刻指出。
五年間,中國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模速空間”大模型創新生態社區調研,再次聚焦科技創新。
在隨后召開的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
以扎實調研把握當代中國,用戰略思路觀照現實國情。五年規劃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為大國發展錨定坐標、主軸和方向。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召開。
“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國將通過“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個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兩步走”戰略安排的第一步。
“十五五”,正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也是踏上新征程后黨中央著手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新的關鍵一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
思當下、謀未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科學審視發展道路上的時與勢、危與機,謀劃“十五五”時期中國號巨輪的前進路線。
“必須准確把握‘十五五’時期的階段性要求,著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緊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一個領域一個領域合理確定目標任務、提出思路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把脈定向。
從考察調研中的細問深思,到重要會議上的深刻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著眼改革發展穩定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為“十五五”時期發展謀篇布局。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開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
此后不到兩個月,9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這是對已有實踐的總結提煉,又是對未來發展的啟示引領,指明了“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遵循。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
應對外部環境復雜變化,“要前瞻性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對我國的影響,因勢利導對經濟布局進行調整優化”﹔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根本價值取向,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穩步推動共同富裕”﹔
謀劃全國一盤棋,各地區“要在全國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強規劃銜接”﹔
…………
一系列戰略指引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發展規律,在謀定長遠中為中國式現代化夯基聚勢。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在“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
“搭建人工智能高素質人才對外交流平台”“優化隨遷子女就近入學政策”“推動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在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開展的“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中,廣大網民踴躍參與,累計收到建言311萬余條,為編制“十五五”規劃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
有外媒刊文稱,中國“十五五”規劃編制廣泛傾聽民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積極傾聽民眾訴求相結合,已被証明是中國政治制度的一大優勢”。
上下同欲者勝。新征程上,把14億多中國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激發出來、凝聚起來,中國式現代化就擁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因勢而謀,乘勢而上。
“我們要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把‘十五五’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戰略舉措規劃好實施好,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篤定自信。
勇往直前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南海之濱,風勁潮涌。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全島封關運作。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選擇這一天啟動封關運作,向世界進一步宣示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觀勢定錨,御風前行。
“十五五”,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圖景裡,將是一個怎樣的五年?
新的五年,改革之路將越走越寬。
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沖鋒號角響徹神州大地。
“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300多項改革舉措將在“十五五”規劃期內全部完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
2025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
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每一條基本要求,都指向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都將撬動更深層次的改革,持續培育激發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和潛力,筑起新征程上應對變局、開拓新局的堅實依托。
“實踐証明,中長期發展規劃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五年規劃在更好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中的作用。
通過編制實施“十五五”規劃,我國將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以有效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以有為政府彌補市場失靈。
新的五年,創新之力將勢不可擋。
准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一條主線深刻塑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各領域。
今年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陽泉閥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生產車間裡,總書記不時駐足察看,詳細了解產品生產和銷售情況,並深刻指出:“實體經濟不能丟,實體經濟裡邊的傳統產業不能丟,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度重視,彰顯新時代的領航者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思考,對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的准確把握。
五年奮進,中國擁有了自主研發的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統、賦能千行百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的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000萬輛,無人機、高鐵、量子科技等發展全球領先……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積勢、蓄勢、謀勢,面向“十五五”,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抓手,將牽引帶動產業升級和體制改革,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新的五年,民生之本將持續夯實。
2025年1月1日起,我國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育兒補貼按年發放,直至年滿3周歲。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大范圍、普惠式、直接性向群眾發放的民生保障現金補貼,背后是“投資於人”的深層考量,是“人民至上”的價值旨歸。
發展的新篇,書寫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中。
五年前,黨的全會文件中首次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出重要要求﹔“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中,民生福祉類超過1/3……
怎樣有效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何落到實處?怎樣穩步推動共同富裕?
謀劃“十五五”的發展,現代化建設成果將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新的五年,信心之基將愈發堅定。
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機遇和挑戰之大都前所未有。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多措並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有效穩住經濟基本盤﹔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
中國式現代化有目標、有規劃、有戰略,一定會實現。
征程萬裡闊,藍圖再鋪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凝心聚力、團結奮進,必將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更加絢麗的篇章。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記者趙超、安蓓、謝希瑤、魏玉坤、王雨蕭)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