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作者:曹前發    發布時間:2025-10-20   
分享到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設專章“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收錄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等多篇著作,對我們更好地理解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他形象地將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比喻成“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之間的辯証統一關系,主張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這一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研究思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認識飛躍,也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道路深刻反思的思想結晶,對於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定傳遞著“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理念,要求正確處理好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2013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工作時強調:“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你掙到了錢,但空氣、飲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麼幸福可言!”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說:“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也就是我說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系統提出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四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五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此外,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還強調,“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斗!”這意味著建設美麗中國是全民行動。上述內容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集中體現。至此,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實踐基礎上正式形成。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須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在談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原則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是重要的發展理念,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辟闡述,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積極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大原則。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並號召全黨“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實踐

“不可想象,沒有森林,地球和人類會是什麼樣子。”2013年4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森林狀況作了認真研究,他指出:“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鑒於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強化綠色意識,加強生態恢復、生態保護。”並強調,“這是個歷史性的時刻。”

森林是人類生存的根基,森林關系國家生態安全,要充分認識林業的極端重要性。2014年1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指出:“森林是我們從祖宗繼承來的,要留傳給子孫后代,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孫。”“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大局。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重視植樹活動,不僅號召全民開展義務植樹活動,而且身體力行參加植樹勞動。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來到蓮花山公園,揮鍬鏟土,種下一棵高山榕樹。這是習近平同志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后首次出京考察種下的第一棵樹。沐浴著陽光雨露,這株樹如今已枝葉繁茂。

此后,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親自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並就加強生態建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思想新理念,號召全黨全民推進造林綠化這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后果十分嚴重,它造成我國大范圍霧霾、水體污染、土壤重金屬超標等一系列突出環境問題。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走美歐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幾個地球也不夠中國人消耗。中國現代化是絕無僅有、史無前例、空前偉大的。現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人口總額不到十三億,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實現了現代化,就會把這個人口數量提升一倍以上。走老路,去消耗資源,去污染環境,難以為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仍是粗放發展,即使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那污染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屆時資源環境恐怕完全承載不了。”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這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深入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這五大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要統一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個發展理念貫徹不到位,發展進程都會受到影響。全黨同志一定要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深入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有機聯系,切實貫徹好綠色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並號召全黨“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戰略全局,把握發展規律,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全黨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實踐路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之花在全國綻放

20年來,浙江余村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美麗鄉村建設在余村變成了現實,成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典型。

作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舉措,2003年6月,習近平同志倡導和推進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過20多年的持續奮斗,如今“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取得了巨大成效,並得到國際社會認可。2018年9月27日,該工程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時任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參觀走訪浙江村鎮后,對綠色發展成果高度贊賞。他說:“我在浙江浦江和安吉看到的,就是未來中國的模樣,甚至是未來世界的模樣。”

始於2003年的“千萬工程”,先於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改善村庄人居環境、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主動減排二氧化碳。“千萬工程”揮寫出的中國農村新畫卷,高度契合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道路,解決社會、經濟、環境三個維度的發展問題。浙江“千萬工程”,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基層農村的成功實踐。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以“千萬工程”為新起點,14億中國人民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中國的步伐更加堅定。

自2016年環境保護部將浙江省安吉縣列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試點縣以來,全國各地涌現了許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目前全國共有57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240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些被命名的地區是近年來全國各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在繼續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路徑,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借鑒,發揮了重要引領和示范作用。這表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之花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到處綻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深深融入億萬人民群眾的心田,化作人民群眾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一個天藍山綠水清的美麗中國一定會實現。

(作者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北京日報》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