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實”字說
(一)
一段隻有100多字的話,“實”字出現了10次:“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要篤實好學,尊重實際,不違背規律,不盲目蠻干﹔要求真務實,注重實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繡腿。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我們靠實干創造了輝煌的過去,還要靠實干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春節團拜會上的這段重要講話,是一篇新時代“實”字說。
“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鮮明特點,是解碼新時代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一把鑰匙,是新征程上“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的方向指引。
中國是一個有著14億多人口的大國,“想發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實干”。中國人民擁有偉大夢想,更擁有為實現偉大夢想而吃苦耐勞、苦干實干的偉大精神。
“中國式現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干!”新時代“實”字說,實,在信念,在品質,在方法,在結果。
(二)
實,在信念。崇實,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既講怎麼看又講怎麼干,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解決“橋或船”的問題,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具有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征。
從2013年4月提出“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到2024年12月強調“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於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實是貫穿新發展理念的一條紅線。
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發展,不再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各地區各部門找准在全國大局中的戰略定位,全國一盤棋優勢互補、格局分明,高質量發展勢能積聚、動能強勁。
決策以實為前提。根據形勢變化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是我們黨成就偉業、決勝未來的秘訣。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意識到“大進大出的環境條件已經變化”,由此醞釀了“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敏銳把握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落實以實為要求。“上項目,一說就是幾樣: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車”“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按規律辦事,因地制宜,就能守牢實體經濟這個根基,避免脫實向虛。
“環境條件隨時都在發生變化,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隨機應變、臨機決斷,才能在因勢而動、順勢而為中把握戰略主動。
中國式現代化是開創性事業,需要我們探索創新。
2012年,新安江,試點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為原則,年度水質達標,浙江向安徽撥付補償資金,反之安徽向浙江撥付。
如今,從資金補償到產業協作,從協同治理到共同發展,“新安江模式”進入了“4.0階段”,“一水共護”正邁向“一域共富”。
敢於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尋求有效解決新矛盾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定能不斷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唯實惟先,善作善成。
(三)
實,在品質。篤實,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做到“三嚴三實”,“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才有堅強黨性。“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關鍵體現為對黨忠誠、造福人民的實際行動。
“這裡苦,這裡累,這裡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啊!在戰場上死都沒有怕,我還能叫苦磨怕了?”張富清深藏功名,退役轉業時放棄留在大城市和回到陝西老家的機會,主動選擇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為貧困山區人民奉獻一生。
不僅要看怎麼說,更要看怎麼做。“一切不思進取、庸政怠政、明哲保身、得過且過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同人民群眾期盼、同新時代新要求格格不入的。”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針對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實際,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圓了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的安居夢。
基層立法聯系點,“來自基層、便捷參與、原汁原味、直接通達”,在“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成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創新之舉。
“按本色做人、按角色辦事。”將心比心、換位思考,才會有“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的實舉,才會有對“拍黃瓜”、泡茶等簡單食品制售簡化許可的實招。
一切工作都要往實裡做。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顯功、潛功都能立下“造福於民”的大功。
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四)
實,在方法。求實,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對“民之關切”要行之有方。
歷史反復証明,隻有制定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採取符合實際的工作方法,黨和人民事業才能走上正確軌道,才能取得人民滿意的成效。
干事創業,方法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干部要把調查研究、求真務實作為基本功,不能脫離實際,想當然、拍腦袋﹔要強化系統觀念,統籌處理好兩難甚至多難問題,不能‘按下葫蘆起了瓢’。”
從不到16歲就“同農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麼、盼什麼”,到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直接到貧困戶看真貧、扶真貧,直接聽取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意見”……習近平同志先后在村、縣、市、省、中央工作,提出的精准扶貧戰略引領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坐辦公室裡都是問題,走進基層都是辦法,這是許多領導干部的體會。如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前提就是把調查研究做深做實,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准、把對策提實。
針對一些外賣、酒店旅游等平台存在強制商戶讓利的情況,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於今年10月15日起施行,對平台經濟中的惡意競爭、“以大欺小”等問題予以規制﹔11月1日起,消費者在網上“隻進一個門”,即可完成購險、繳稅、上牌等國產小客車新車上牌“一件事”,辦事時間將大大壓縮。
從“解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再到部署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強化系統集成,統籌“當下改”與“長久立”,才能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事業。
“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以繡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實、做到位”。
(五)
實,在結果。務實,“要真正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為政之道,貴在實干。實干之要,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甘肅天水麥積區,南山花牛蘋果基地。虫情測報儀、風吸式太陽能殺虫燈等分布其間,2024年麥積區銷售花牛蘋果64萬噸、產值達25.6億元。陝西延安,現有果品精深加工企業39家,蘋果全產業鏈年產值達550億元。一顆蘋果,映照產業富民初心。
為什麼中國能夠在幾十年時間裡實現8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創造了用8年時間讓脫貧難度最大的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奇跡,賦予我們成功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世界意義?
“扶貧是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我立志要辦成的一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闡述,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滴水穿石、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性、恆心和奮斗精神”。
“凡是有利於黨和人民的事,我們就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事情說了,得聽到落地的回響”……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擔當作為的重要論述,揭示黨之所以興、業之所以成的秘訣。
“黨把干部放在各個崗位上是要大家擔當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匡正干的導向,激揚干的正氣,干淨干事、大膽干事正成為新時代好干部的鮮明標識。
2025年通俗理論讀物《創新實干促發展》深入回答干部群眾普遍關心的8個理論熱點問題,“既要想干願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於干”成為新時代實干的鮮明標尺。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對當務之急,“立說立行、緊抓快辦”﹔對長期任務,“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就沒有干不成的事。
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干。“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我們一定能走在時間前面,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1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