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的影像証言

——電影《731》如何完成雙重使命

作者:金成民    發布時間:2025-10-22   
分享到 :

十年磨一劍,今朝試鋒芒。電影《731》的問世,不僅是電影人十余年堅守的藝術成果,更是歷史研究與社會記憶的一次深度對話。影片在創作中注重考証與史實支撐,大量史料與研究成果為影像呈現奠定了堅實基礎,使銀幕不僅是藝術表演的舞台,同時成為歷史發聲的庄重場域。電影《731》不僅見証了學術與影像的有機結合,也讓沉睡的檔案與被掩蓋的記憶重新呈現於公眾視野,以影像証言的方式發出庄嚴的歷史昭告。

從學術到影像的責任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的罪行,長期處於“塵封”狀態。由於日方在投降前大規模銷毀罪証,加之戰后日本國家層面的系統性掩蓋,使得這段歷史留存下來的証據並不完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者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尋訪、調查、取証,才逐步拼湊出七三一部隊反人類暴行的完整圖景。但歷史不僅需要學術論文去解讀,更需要借助通俗而有力量的方式走向社會大眾,而電影則正是最恰當的一種載體。

影片不僅要忠於歷史真相,更要讓人感受到冰冷數字背后的鮮活生命,讓觀眾在心理上產生震撼與共鳴。這份雙重使命,是影片創作過程中始終堅守的底線,也是歷史顧問參與其中的最大責任。影片中不少細節曾引起觀眾討論,有人質疑實驗室為何如此現代化,有人懷疑女性角色是否存在於七三一部隊,還有人對兒童實驗、廣播聲音、防護裝備等表現方式提出疑問,這些爭議正好說明社會大眾對歷史真相的執著與認真。事實上,每一處細節背后,都有史料和証詞的支撐。七三一部隊的實驗場所確實配有當時東亞最先進的設施﹔女性工作人員在檔案中亦有明確記載﹔嬰幼兒作為受害者的情況也在伯力審判與七三一部隊原隊員口述回憶中多次出現。影片並非隨意虛構,而是在史料框架內,用藝術化手法增強觀眾的感知與理解。

對創作者而言,這樣的把握並不容易。既不能虛構歷史,也不能讓影像流於平面。正因如此,每一處“細枝末節”,都經過反復論証和比對。可以說,影片的圖像語言,承載著歷史研究的重量。當我看到銀幕上這些場景被重現時,內心涌動的並不是陌生,而是一種熟悉和沉痛。那一刻我明白,影像正在替代沉睡的檔案,發出屬於歷史的証言。

讓真相走出陳列館

趙林山導演第一次來到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時,他在寒風中凝視著殘破的牆體,沉默許久,隻說了一句:“展覽讓我震撼,遺址更讓我震撼。”從那以后,他數次來到陳列館,帶著對歷史的敬畏,一點點把學術資料轉化為影像構思。演員們的態度也讓人動容,當他們在參觀陳列館時,看著展陳中無辜受害者的照片,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在影片拍攝時,很多表演細節的處理正是源於這種發自內心的沉重。同樣,道具部門也讓人感到意外和驚喜。他們將館藏實驗器具逐一復制,甚至連玻璃器皿上的刻度都保持一致。當我第一次走進影片布景時,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自覺地讓人心頭一震——仿佛置身於歷史的現場之中。主創團隊的這份執著,既是對歷史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在呼喚人性與良知的回歸。

電影的創作歷時十年,這十年裡,主創團隊一次次來到陳列館,與我們一同查閱檔案、聆聽証詞、探訪遺址,每一次溝通都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執著與敬畏。他們的目標從來不是制造獵奇,而是以最大限度的忠實,來呈現這段歷史的真實面貌。

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我們一次次講述七三一部隊的罪行,也做出過很多研究成果。但檔案與學術論文往往局限於較小的圈層,真正能觸動社會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的,一定是直觀而有力的影像。

電影《731》讓冰冷的史料“動”了起來,讓沉重的証詞有了具象的場景。它不僅還原了日本國家犯罪的運作方式,也把“醫學如何被扭曲為反人類工具”的警示直觀傳遞給觀眾。影片讓歷史不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能夠看到、聽到、感受到的真實存在。這種震撼,超越了文字的邊界。它讓更多人走進這段歷史,參與討論、反思和銘記,這正是電影的獨特價值所在。

上映后的共鳴與追問

影片放映后,我曾走進影院,靜靜坐在觀眾中間,觀察他們的反應。銀幕上的畫面讓人屏息凝視,不少觀眾在關鍵情節中忍不住落淚。片尾燈光亮起時,很多人久久不願起身,他們互相交流著“這是真的嗎?”“當年真的發生過嗎?”

這些追問讓我心裡格外沉重,但也正說明影片達到了目的——讓更多人意識到,這段歷史從未遠去,它仍與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責任緊密相連。有人在留言中寫道:“看完電影,我決定帶孩子去一趟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這句話讓我久久難以平靜。歷史通過影像延伸到下一代,這或許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影片上映,注定會引發社會各界的思考和討論,但這正是它的意義所在。歷史不應被遺忘,真相更不能被掩蓋。七三一部隊的反人類暴行,是人類歷史上醫學與人性決裂的極端案例。銘記它,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守護人類的良知,捍衛和平的未來。

回望電影《731》從孕育到誕生的十年,不僅凝結了無數人的心血與堅守,也呈現了社會對歷史認知逐漸深化的過程。七三一部隊的罪行,是被掩蓋的國家犯罪,是人類歷史上無法抹去的黑暗一頁。即便史料殘缺,即便真相仍有待進一步揭示,我們依然要一次次將它呈現出來,讓歷史成為現實的警鐘。電影《731》便是這一努力的成果。它不僅僅屬於電影人,也屬於所有在歷史真相中探尋的人,更屬於今天的觀眾和未來的世代。

十年磨一劍,最終化為銀幕上的一束光。十年的堅持,是為了今天的呈現﹔今天的呈現,則是為了未來的銘記。《731》不僅是一部電影,更是一次歷史記憶的公開表達。在擔任影片的歷史顧問過程中,我深切體會到影像創作與學術研究之間的互相成就。學術為影像提供了堅實的根基,而影像則賦予學術新的生命力,讓那些塵封在檔案館、博物館中的史實,化作鮮活的畫面,直抵人心。願這部電影成為一道不可磨滅的印記,讓世人銘記那段歷史的慘烈與沉痛,並在反思與警醒中守護和平。

〔作者系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館長、電影《731》歷史顧問〕

來源:《 學習時報 》( 2025年10月22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