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式現代化

作者:何毅亭    發布時間:2025-10-23   
分享到 :

10月20日至23日,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一以貫之的主題,堅守始終不渝的初心,領航定向、乘勢而上。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麼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中國共產黨,哪有社會主義中國?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哪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凝聚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礡力量、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是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的頭等重要問題。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拓者

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一致追求,也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奮斗目標。但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現代化道路,是由其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決定的。國情不同,現代化途徑也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一些發展中國家不顧國情和歷史條件,全盤照搬西方模式,結果是水土不服,絕大多數陷入經濟長期停滯、社會政治動蕩的困境。我國近代歷史上也有過類似情況。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擺脫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進行民族復興的各種嘗試。洋務運動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良來圖強,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試圖以資產階級共和國、振興實業等方案來實現現代化,但都以失敗告終。實踐証明,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的現代化求索從被動轉向主動。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革故鼎新、改天換地,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圍繞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等及其偉大實踐,是對世界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歷史性地克服了西方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先天性弊端,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成功開辟了一條屬於中國又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化道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式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古老文明,繼承弘揚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東方智慧結晶,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

特別是,中國式現代化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新時代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用8年時間讓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致力於讓14億多人口整體邁入現代化,成就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這兩個“前所未有”深刻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最難的,也是最偉大的”。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開創者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當然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在新時代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深刻洞察時代大勢,准確把握歷史主動,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深刻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現代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創造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問題。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既要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具有本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五個方面的中國特色,既是理論概括也是實踐要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了方向和目標指引。

創造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干什麼”“怎樣干”問題。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概括是黨深刻總結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對我國這樣一個東方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在認識上不斷深入、戰略上不斷完善、實踐上不斷豐富而形成的思想理論結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是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高頂層設計,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一條康庄大道。

創造性提出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深刻回答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論問題。

創造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問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間上分兩步走: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時代這個戰略安排,確立了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的宏偉目標,展現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光明前景。

創造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深刻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問題。中國式現代化摒棄了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兩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老路,開創了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發展模式,破解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諸多難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一個的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提供了理論遵循和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式現代化力量的凝聚者

現代化作為社會發展的整體變遷過程,具有革命性、系統性與長期性,需要最大限度地將各種力量組織起來,促進人力、物力等資源整合,形成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動能。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服務人民,具有強大的領導力、號召力與凝聚力,能夠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礡力量。

以篤定的初心使命匯聚精神偉力。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初心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根本工作路線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猶如強大的精神紐帶,不僅將全體黨員緊密相連,更吸引著無數中華兒女匯聚於黨的旗幟之下。無論是浴血奮戰和艱苦創業的歲月,還是面對長期執政環境下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挑戰和考驗,黨的初心使命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砥礪奮進,始終充滿自信自強和敢於勝利的精神,成為凝聚全體中國人民為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奮斗的不竭動力。

以超凡的組織動員能力整合各方力量。中國共產黨建立了覆蓋全國各個地方、各個領域、各個系統的組織體系,使全黨形成一個上下貫通、運轉高效、聯系廣泛、執行有力的統一整體,共同為實現黨的綱領路線和目標任務而奮斗。這種組織上的巨大資源和巨大優勢,使黨具備強大組織動員力和政治執行力,能夠迅速而且有效地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方針政策傳達貫徹到每一個地方,並組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例,數百萬黨員干部深入貧困地區與當地群眾並肩作戰,形成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成功助力數以億計的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壯麗篇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進程中,黨能夠充分調動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等各方面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運用,匯聚各方力量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更加廣闊前景。

以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凝聚團結偉力。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奪取革命、建設、改革和新時代偉業的重要法寶,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法寶。在黨的領導下,構建起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獨特而關鍵的作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等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積極建言獻策,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心系祖國,積極投身國家經濟建設、文化交流等各項事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增進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貢獻力量。黨通過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加強與各方面的溝通與合作,求同存異、凝聚共識,最大限度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外部條件,匯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團結偉力。

以持續的自我革命激發內生動力。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最顯著的特征。一百多年來,黨外靠發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內靠全面從嚴治黨、推進自我革命,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保証了黨長盛不衰、不斷發展壯大,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使黨在革命性鍛造中變得更加堅強有力,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新征程上,時刻保持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清醒和堅定,保持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的高度自覺,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准管黨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不斷推進黨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能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中國共產黨是世界現代化多樣性的引領者

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式現代化事業的領導者,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的負責任政黨。中國式現代化既基於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穩定。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和平發展,依靠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創新創造發展壯大自己,通過激發內生活力與和平利用外部資源相結合來實現國家發展,通過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實現經濟增長,堅定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維護世界和平。新時代以來,面對和平還是戰爭、繁榮還是衰退、團結還是對抗的歷史抉擇,中國共產黨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以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堅力量。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先后被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充分體現了致力於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促進各國共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追求獨善其身,而是堅持同球共濟、和合共生,把自身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面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的全球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中國答案,充分展現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大黨的博大胸襟和情懷。面對保護主義逆流,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的積極作用,高舉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旗幟,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推進全球合作的中流砥柱。特別是中國先后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表達了致力於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推動文明間理解和尊重、完善全球治理的真誠願望,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方向的鮮明旗幟。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式現代化,致力於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當今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各具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植根於豐富多彩、源遠流長的文明傳承。人類社會創造的各種文明,都閃爍著璀璨光芒,為各國現代化積蓄了厚重底色、賦予了鮮明特征,並跨越時空、超越國家,共同為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國共產黨主張不同文明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事業﹔主張攜手推進公正合理的現代化、開放共贏的現代化、人民至上的現代化、多元包容的現代化、生態友好的現代化、和平安全的現代化。中國共產黨著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堅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秉持獨立自主原則,探索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樹立守正創新意識,保持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弘揚立己達人精神,增強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保持奮發有為姿態,確保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中國人民的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發展提供新機遇,為人類社會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創新作出新貢獻。

【作者系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長】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