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網評論員:五年規劃何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政治優勢
時序更替,華章日新。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啟程,到如今“十四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70余載風雨兼程中,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已然成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政治優勢。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將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這對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意義重大。我們要堅定必勝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繼續發揮好這一重要政治優勢,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五年規劃的政治優勢,植根於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從“一五”時期奠定工業化基礎,到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黨以五年為周期,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拆解為階段性任務系統推進。在此過程中,黨的領導始終貫穿規劃編制、實施、評估全過程,既保障了發展戰略的歷史延續性,又賦予其時代前瞻性,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徹底規避了西方多黨制下政策反復、相互掣肘的治理難題,讓國家發展始終在長期目標指引下穩步邁進。
五年規劃的政治優勢,彰顯於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涉及老百姓的事情關鍵在實,各項政策舉措要實實在在、富有實效”,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道出了五年規劃的本質要求。從“十三五”規劃聚焦精准脫貧、補齊民生短板,到“十四五”規劃將“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作為重要任務,民生溫度始終是規劃的鮮明底色。在編制過程中,“開門問策、集思廣益”成為一貫傳統。“十四五”規劃編制首次通過互聯網問計於民,從100多萬條基層留言中梳理千余條建議﹔“十五五”規劃編制強調“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讓規劃充分吸納群眾智慧。這種將國事與家事緊密相連的民主實踐,使規劃既立足國家大局,又貼合群眾期盼,凝聚起全社會同心奮進的強大合力。
五年規劃的政治優勢,體現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五年規劃正是發揮這一優勢的重要載體。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五年計劃集中資源推進重工業建設,奠定國家發展根基﹔新時代以來,依托規劃統籌各方力量,在量子計算、深空探測等“卡脖子”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合肥量子產業世界領先。這種“全國一盤棋”的協同作戰,既注重目標任務的系統性整體性,又鼓勵各地發揮比較優勢精准定位,讓有限資源轉化為最大發展效能,成就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五年規劃的政治優勢,展現於規劃體系的持續完善與法治的充分保障。從“一五”計劃到“十四五”規劃,70余年的實踐探索中,五年規劃不斷迭代升級,既保持戰略連續性,又根據時代變化動態調整,實現了短期目標與長遠願景的有機統一。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規劃逐步走向體系化、制度化、法治化,構建以國家五年規劃為總綱的統一規劃體系,強化實施監測評估,推進國家發展規劃法立法進程,讓規劃實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成為將黨的戰略主張轉化為發展實踐的重要載體。
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召開將為國家發展擘畫新的藍圖。繼續用好五年規劃這一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以科學規劃引領發展方向,以接續奮斗落實規劃目標,我們必將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編輯:梁佩韻)
來源:求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