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講關鍵要以理服人

作者:余立    發布時間:2025-11-03   
分享到 :

理論宣講作為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凝聚思想共識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在助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促進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落地生根,講好蘊含其中的“理”,是廣大理論宣講工作者面臨的時代命題和關鍵課題。

追尋思想脈絡,講清理論之源,明晰邏輯理路。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任何科學理論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有其產生的歷史背景、思想淵源和發展脈絡。理論宣講要講好“理”,就要把理論的來龍去脈講清楚,讓聽眾了解明白理論從哪裡來、為何產生。這就要求宣講者深入研究探析理論的歷史演進,從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社會條件、實踐基礎出發,梳理其發展的邏輯理路。通過追尋理論淵源、前行軌跡,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脈絡清晰展現,讓聽眾明白黨的創新理論是在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中豐富發展的,是歷史的選擇、時代的呼喚,是扎根於中國大地、回應現實問題的科學理論,是最現實、最鮮活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從而深刻把握其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感和信服力。

把握理論的要義旨歸,抓住關鍵。“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隻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理論宣講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把理論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講深講透。黨的創新理論包含豐富的內涵和深邃的思想,宣講者需要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和敏銳的洞察力,准確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的核心觀點和關鍵要點。比如,宣講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就要完整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的“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十三個方面成就”的主要內容,深入闡釋“六個必須堅持”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宣講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時,要講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唯一正確道路。在宣講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主題時,要講好如何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等。通過深入闡釋每一個主題的核心內涵、剖析每一個主題的內蘊要旨,讓聽眾准確把握主題精髓,明確其重要指導意義。對於黨的創新理論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宣講者不能避而不談,而要勇於直面、深入分析。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具體案例和數據,將復雜的理論問題簡單化,幫助聽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理論。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講活理論之用,彰顯實踐偉力。理論的生命力在於指導實踐,理論宣講的目的在於讓聽眾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如果宣講只是照本宣科、空洞乏味的說教,缺乏深入的道理闡釋,很難打動聽眾,很難產生思想共鳴、理論共振,而有“煙火氣”、有溫度的理論宣講更能深入人心,讓人信服。理論宣講者要善於調整視角、變換姿態,從聽眾身邊的小事、社會熱點問題入手,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把理論邏輯轉化為生活邏輯,把理論話語轉化為百姓話語,讓聽眾體悟理論在實踐中的巨大作用,感受到理論與自身利益的緊密關聯。如宣講怎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可以講述人民生活水平的躍升、群眾生命質量的提高,也可講述一個個家庭日常生活的變化,展示一個地區在基礎設施改善、產業發展、教育醫療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巨大變化。通過這些生動的事實,讓聽眾深刻體悟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可知可感的新變化、新收獲的宣講,讓聽眾深刻認識到黨的創新理論的實踐偉力。

創新方式方法,增強理論魅力。“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時代在發展,受眾的需求和接受習慣不斷變化。過去“大水漫灌”式的宣講模式,難以滿足如今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創新宣講方式方法,要緊跟傳播技術發展潮流。理論宣講不能局限於傳統的“台上講、台下聽”模式,而應積極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媒體形式,以生動有趣的畫面、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高深的理論知識拆解成一個個小知識點,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讓理論宣講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注重內容呈現形式的多樣化。理論本身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專業性,如果單純地照本宣科,很容易讓受眾感到枯燥乏味。要把深刻的思想、抽象的理論,轉化為鮮活的故事、生動的例子,做到以小切口反映大格局、以小故事折射大理念,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具吸引力、更富感染力。充分考慮受眾的差異化需求。根據不同群體、不同職業的差異,開展分眾化、個性化的宣講,做到“精准滴灌”。比如,針對青少年群體,採用符合他們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的方式,開展主題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等活動。對於企業職工,則可以結合生產經營實際,圍繞面臨的問題,開展專題講座。通過這些差異化、有針對性的方式,讓理論宣講真正“活”起來、“火”起來,使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 學習時報 》202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