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獻的內涵和豐厚價值
紅色文獻作為極具價值的紅色資源,近年來日益成為學界研究的熱點,相關學科紛紛加入,研究成果頗具規模,但仍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與不足。比如,對何為紅色文獻,相關說法很多,有的說法缺乏科學性和嚴謹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確界定紅色文獻的內涵和進一步激發紅色文獻蘊含的學理動能,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中共黨史黨建學要憑借自身學科優勢,積極回應這一時代需求﹔其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也需要進一步深化紅色文獻研究。
深刻理解紅色文獻的紅色屬性
目前,學界對於如何界定紅色文獻說法不一,大致可歸為三類,即時間標准說、研究價值標准說、研究內容標准說。
時間標准說主要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紅色文獻指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起至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前,由中國共產黨機關或各根據地所制作、出版、發行的各種文獻資料,其中包括黨的領袖的著作、各級黨組織文件及根據地出版的各種書籍和報刊等﹔另一觀點則將時間范圍擴大到1921年7月至今。第一種時間斷限顯然不成立,第二種也欠嚴謹。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前,見証和促進馬克思主義思潮在中國興起的重要文獻,以及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形成的文獻,理所應當歸入紅色文獻的范疇。如果過於強調“1921年7月”這個“歷史起點”,就會將這些文獻排除在外。
研究價值標准說提出,以“研究價值”作為界定紅色文獻的標准。但疑問在於,同樣的文獻,在某一時期看似毫無研究價值,在另一時期不同的時代需求、學術思潮下則極具研究價值。文獻的研究價值,有時更多需要研究者憑借“慧眼”探索方可生發。此說好像還不夠嚴謹。
研究內容標准說提出,凡是在內容上能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的文獻資料,都應劃定為紅色文獻。該說試圖從內涵角度對紅色文獻進行界定,較好地凸顯了紅色文獻的特質。
簡而言之,紅色文獻需要基於“紅色”的基本屬性來界定。“紅色文獻”之所以區別於“黨史文獻”等概念而被單獨提出,憑借的正是“紅色”屬性。紅色文獻也勢必以意識形態特性為基本界定標准,它的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必然要與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的指導思想與理論體系相統一,必然要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任務相統一。
紅色文獻是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史料基石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文獻工作,黨的文獻工作貫穿於黨的歷史進程,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來,紅色文獻資料的整理與數據庫建設形成了中央有關機構、地方各級單位、學者共同發力的喜人局面。
多年以來,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檔案部門編輯出版了大量紅色文獻,形成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著作集,黨的重要文獻集,老一輩革命家傳記、年譜、手跡、畫冊,宣傳老一輩革命家思想生平業績風范和黨的理論創新、光輝歷史的影視作品、大型展覽、網站等各種載體的黨的文獻編輯研究成果體系。除了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為代表的黨史和文獻部門外,由地方檔案部門和高校學者主導編纂的大量地域性紅色文獻匯編,以及著作、報刊等類型的專門文獻匯編也得以出版。單就報刊來說,中國共產黨報刊資料非常豐富,也是紅色文獻的主要來源之一。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先后出現過9種報名各不相同的中共中央機關報。此外,還有各大區中央機關報。毛澤東曾指出,黨報必須無條件地宣傳中央的路線和政策。在數據庫建設上,全國多家圖書館以及多個檢索平台都設置了紅色文獻專題數據庫。如影響較大的“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覆蓋5萬余冊經典著作。
紅色文獻的整理出版與數據庫建設,是對紅色文獻展開深度研究、擴大其社會影響力的重要基礎,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提供了基本教材﹔為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匯聚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提供了重要教材﹔更重要的是,為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中共黨史黨建學是一門實証性很強的學科,其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勢必要建立在大量真實可靠的史料基礎上。紅色文獻是中共黨史黨建文獻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史料運用中具有統領地位,是其史料基石。而且紅色文獻的“紅色”屬性天然契合中共黨史黨建學的“自主性”特色。因此,以紅色文獻研究為基礎推進中共黨史黨建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其學科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紅色文獻的豐厚價值需要專業性的學理化闡釋
紅色文獻價值豐厚,很多文獻可直接體現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等。如《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作為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獻,其文獻學意義不僅在於黨史學習教育的規范化,更在於其將黨史文獻從學術資源轉化為政治教育和社會治理的工具,體現了黨史學習教育對當代中國資政育人的獨特價值。其價值釋放則需要依托哲學社會科學界展開深入的學理化闡釋。
紅色文獻作為最能呈現紅色文化精髓的中共黨史黨建文獻,最能夠使中共黨史黨建學人在把握研究對象獨特性的基礎上,尋找學術議題,提煉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關鍵學術概念和話語體系。如歷屆中共領導人的報告、講話、批示、文章中的經典性論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政治核心議題的總體認知,成為中共黨史黨建研究的核心范疇。因此,中共黨史黨建學的良性運行,亟須以政治和學術雙重責任深化紅色文獻研究。紅色文獻包含的文獻類型眾多且復雜,在中共黨史黨建學一級學科建設的背景下,應當憑借“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基本態度,立體地揭示紅色文獻的豐富面相,從“外源研究”與“內源研究”兩個理路來深化紅色文獻研究。所謂“外源研究”,指的是研究政治背景、社會風氣、思想理念、書寫范式等外部環境如何影響紅色文獻的形成。所謂“內源研究”,是指深入紅色文獻內部,把文獻記載當作動態變化的過程,考察整體性的文本怎樣生成賡衍,具備怎樣的思想體系和敘事體系,將紅色文獻看作有機的生命體,激發出其獨特的價值。
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責任和使命,要求中共黨史黨建學從一級學科的高度,深化紅色文獻研究,創辟出富有自主知識體系特質的學科建設新路。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來源:《北京日報》2025年11月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