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在河南的基層實踐”中外學者參訪考察活動在豫成功舉辦

作者:    發布時間:2025-11-05   
分享到 :

2025年10月18日至22日,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與河南省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北京代表處共同組織的“‘共同富裕’在河南的基層實踐”中外學者參訪考察活動在豫成功舉辦。來自德國、波蘭、加拿大、意大利和巴勒斯坦的5名外籍學者,以及來自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和河南各級黨史文獻部門的專家學者組成聯合團隊,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河南考察調研的足跡,在河南濮陽、開封、南陽和信陽等地深入鄉村社區和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當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狀況,面對面與基層黨支部書記、致富帶頭人和普通村民進行對話交流,現場聆聽黨的各級組織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人民群眾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邁向“共同富裕”的生動故事。

在濮陽市濮陽縣,考察團一行認真聆聽西辛庄村干部關於黨支部書記李連成帶領村民從蔬菜種植起步,逐步發展造紙廠、電光源制造等產業,進而形成豫北最大電光源產業集群、農民人均年純收入超過4萬元的情況介紹,為村支書“當干部就應該能吃虧”那句既朴實無華又堅定有力的話語所深深感動。在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當聽說該學院已經為“一帶一路”沿線35個國家培養數萬名基層干部時,外籍學者們紛紛點贊給予高度評價,並欣喜地上前與相應國家的國旗、班旗合影。隨后,考察團一行還實地走訪了當地天耕農業年產2萬噸金針菇工廠化食用菌建設項目,深入車間了解“村企合作”、吸納村裡貧困戶進廠工作,並通過原材料收購、彩印包裝、物流運輸等上下游行業,與周邊村民共享發展紅利等情況。

(圖為考察團一行參觀天耕農業金針菇工廠化食用菌建設項目)

在開封市蘭考縣,考察團一行前往焦裕祿紀念館參觀,深入了解焦裕祿書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偉大一生。在焦裕祿書記曾親自帶領除三害工作隊查風口、追風源、尋找治沙辦法的張庄村,考察團一行與駐村書記和當地引進現代農業、手工業企業奧吉特菌業有限公司、凱盛浩豐西紅柿溫室大棚項目、海璨工藝“共富工坊”的經營者和從業者進行談話交流,當獲悉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從2013年的3400元增長到如今22000多元,引進企業就業人員多為當地剩余勞動力,特別是幫助農村婦女提高收入時,大家由衷感到欣喜,長期關注婦女權益問題的女性外籍學者高興地上前拉著女工們一同合影留念。此外,考察團一行還參觀了村裡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助餐服務的“幸福食堂”和村裡的醫療衛生點,熱騰騰的燴菜香氣和配備了完善基礎醫療設施的村診所都給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中國鄉村生活的外籍學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圖為考察團一行參觀“幸福食堂”)

在南陽市淅川縣,考察團一行來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就是江山”的九重鎮鄒庄移民新村,聆聽駐村第一書記介紹“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搬遷安置,以及當地基層組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移民群眾在新的家園生活幸福”的工作要求,積極推動移民后續發展幫扶工作情況,並深入當地村民家中以及紅顏草莓特色種植基地田間地頭了解當地村集體和村民個人生活收入狀況。正值當地農戶代表在村頭售賣農戶們在農閑時節集體制作的炒黃豆、炒黑豆等有機農產品,幾位外籍學者品嘗后嘖嘖稱贊,當即下單。

(圖為考察團一行在鄒庄移民新村村民家中交流)

在信陽市光山縣,考察團一行到訪東岳村,參觀光山十寶展銷、余糧鄉創運營中心、電商中心等,了解當地因地制宜、採取與文創結合等新型農產品銷售模式提高村民收入的具體舉措。隨后,考察團一行參觀東岳文化中心和文旅民宿,現場欣賞當地非遺文化花鼓戲表演,了解當地農文旅融合發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情況和村集體經濟經營發展狀況。外籍學者為中國農村完善的基建設施和農民的幸福生活所震撼,德國學者表示即使在德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很難有如此完善的基建設施,人民很難如此充分地享受國家發展紅利。

(圖為考察團一行在東岳村參訪)

參訪考察期間,中外學者多次召開研討交流會,交流感想收獲,開展理論探討。外籍學者們紛紛表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從國家到鄉村社區各個層面,在人力資源、科技賦能、農業專業知識以及國家資源和私營部門的協調統籌各領域,都積極發揮著獨特的領導作用。農村不再是落后與懷舊的代名詞。相反,農村在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方面愈發顯現出蓬勃活力,代表了民族復興的中國未來。作為世界社會主義研究學者,他們一定要將中國基層脫貧致富的成功實踐介紹給全世界,讓中國“共同富裕”的理論與實踐造福世界人民。

(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對外合作交流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