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薪火照亮青春征程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聯合七部門印發通知,明確開展全國高校“立報國強國大志向 做挺膺擔當奮斗者”宣傳教育活動,要求大力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引導廣大學生不斷增強書寫好中國式現代化青春答卷的使命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歷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跡,要讓后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在我們黨的百年奮斗征程中,青年始終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新時代新征程上,當代青年肩負民族復興大任,推進紅色基因傳承能夠讓新時代青年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更加堅定信念,勇擔使命,激發奮斗力量,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更絢爛光彩。
紅色文化如精神燈塔,照亮青年人生航程,助其樹立遠大志向。在革命烽火歲月,面對民族危亡,年輕學子們或以知識探求救國真理,或以行動投身革命實踐。他們中有人遠渡重洋刻苦求學,有人毅然走向斗爭前線。李大釗、方志敏等革命先驅在青年時期就將個人命運與民族前途緊密相連。這種深植血脈的紅色基因,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種,持續指引著一代代青年在時代舞台上實現人生價值。
新時代青年生長於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時代,缺乏艱苦環境的磨礪,因此更需涵養艱苦奮斗的精神。例如,面對壓力不迷失方向而勇毅前行的決心﹔在挫折面前保持韌性,不輕易放棄目標﹔不滿足於停留在“舒適區”,敢於突破自我的勇氣,等等。重溫革命先輩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堅守信念、砥礪前行的感人事跡,能夠有效激發當代青年以積極心態應對挑戰,在實干中書寫精彩人生。
互聯網的普及為青年獲取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但數字時代信息紛繁復雜、多元文化交織碰撞,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侵蝕青年成長,要求我們要更加重視對青少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通過系統學習紅色歷史,青年能夠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理解中國發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在紛繁世相中站穩立場、明辨方向,提升是非判斷能力,自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讓紅色基因薪火相傳,更應當不斷弘揚紅色文化。應當契合青年認知特點與接受習慣,緊密結合青年的現實關切與成長需求,注意表達方式,讓青年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更加深刻。守正創新,讓紅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脈,需要我們付出更多努力。
在方法上“破局”,變灌輸為互動,為學生創造沉浸體驗紅色文化的條件與環境。通過開發VR紅色展館、歷史情景模擬劇場等互動平台,讓青年在角色扮演中重溫歷史溫度與厚度﹔借助新媒體矩陣,以短視頻等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實現紅色文化的輕量化傳播與社交化分享,讓教育過程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
在內容上“破壁”,讓紅色歷史跨越時空,和當代青年進行直抵心靈的對話。通過挖掘革命先輩的青年歲月,展現他們與當代年輕人相仿年齡時的理想追求,建立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將艱苦奮斗精神與青年面臨的現實挑戰結合起來,用紅色基因中的智慧與勇氣為青春困惑提供解答,使紅色歷史真正成為青年的精神源泉。
在主體上“破圈”,通過青年群體自身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青年參與紅色精神的傳承。鼓勵更多青年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詮釋紅色精神,通過“青年講給青年聽”的方式,以真實、立體、全面的歷史敘事贏得青年的認同,讓紅色故事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在目標上“破立”,不僅追求紅色知識入耳入腦,更要實現其入心落地,轉化為自覺行動。通過組織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社區服務等志願活動,在服務社會的親身實踐中體會紅色精神的當代價值。完善評價反饋機制,及時了解青年的思想動態,確保紅色教育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青春因激情而閃耀,生命因奮斗而精彩。傳承紅色基因,綻放青春光芒,在奮斗中實現人生理想,在拼搏中書寫時代華章,這既是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經之路,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必然要求。
(作者:陸雯,系常州工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來源:《光明日報》2025年1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