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隊檔案中“特別移送”的隱匿暴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日內瓦議定書》(《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簽署100周年。日軍侵華期間,731部隊策劃、組織和實施反人類生化戰,殘害抗日志士和無辜百姓,其中人體實驗是被日軍刻意隱匿的暴行。黑龍江省檔案館保存“特別移送”(又名特殊輸送)檔案,以仿真復制件的形式陳列於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証陳列館“特別移送與人體實驗”展廳,全景式呈現了“特別移送”的全過程及其罪惡本質,更彰顯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力量在艱苦環境中的不屈信念與英勇抗爭。
人體實驗受試者之源:“特別移送”。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開啟了14年的浴血奮戰。日本關東軍迅速侵佔中國東北,時任日本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室主任的石井四郎等細菌戰鼓吹者在日本陸軍省的支持下,有計劃、有預謀地在東北開展細菌武器的秘密研究、實驗與實戰。其中,人體實驗被稱為“秘密中的秘密”。
1933年,石井四郎在日軍高層支持下,營建了五常背蔭河特別實驗場,開始反人道地利用活人作為實驗材料,加快研制細菌武器。1934年,共產黨員王子陽等人從中馬城成功越獄並加入東北抗聯,這讓石井四郎意識到,這裡處於東北抗聯第三軍活動范圍。為掩蓋罪行並擴大細菌實驗規模,石井四郎下令炸毀五常背蔭河特別實驗場。
1936年,石井四郎奉天皇敕命,在陸軍省和參謀本部的批准下,於哈爾濱以南20公裡的平房地區又建立了細菌武器研制基地。1938年,日本關東軍發布第1539號命令《關於在平房附近設立特別軍事區域》,731部隊陸續移駐平房地區,更大規模的人體實驗與細菌武器研制由此悄然展開。此后,再也沒有受試者活著逃出731部隊的魔爪,這裡徹底淪為死亡地獄。
1938年1月26日,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警務部向偽滿各地憲兵隊秘密頒發了第58號文件《關於特別移送的通牒》,所謂“特別移送”是日本關東憲兵隊的內部暗語,指不經過審訊、不移送有關機關,直接將活人移交給731部隊用於人體實驗的特別處置方式,這是極其反人道的犯罪行為。自此,731部隊通過“特別移送”獲取大量活人用於細菌實驗,其罪惡活動走向制度化。1943年3月12日,日本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警務部長向各憲兵隊下發第120號文件《關於“特別移送”的通知》,重申並細化了“特別移送”對象的標准,將“特別移送”對象分為所謂“間諜”和“思想犯”兩類。戰后審判中,原佳木斯憲兵隊隊長橘武夫供述:所謂“間諜”指被控替外國充當間諜或與外國情報機關聯系的嫌疑者﹔所謂“思想犯”主要指參加民族解放運動的抗日分子,包括中共領導下的游擊隊員。
至此,“特別移送”制度在日軍的處心積慮設計下更加縝密、歹毒,成為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共黨員和抗日力量的罪惡工具。這一制度不僅為731部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體材料,更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殘害中國軍民的鐵証。
罪惡傳遞:軍警憲特協同犯罪。“特別移送”是在日軍大本營批准、關東軍司令部指揮下,由關東憲兵隊及偽滿洲國憲兵特務機構等共同構建的一套運送活體實驗對象的系統性犯罪流程。該流程包含七個步驟:抓捕、審訊、編寫審訊報告、關東憲兵隊司令官下達“特別移送”指令、押送、交接以及完成“特別移送”報告。
黑龍江省檔案館保存著九份檔案,還原了關東憲兵隊及其下屬各級憲兵隊聯合開展跨地區協作,抓捕諜報員尚開明的過程。尚開明,32歲,山東黃縣人,在赴蘇聯謀生期間被蘇聯情報部門吸收為工作人員。1939年12月,他從黑龍江呼瑪縣進入偽滿境內收集情報。1940年3月19日,日軍關東憲兵隊下屬黑河憲兵分隊在市區全面搜查時,於繼堯客棧發現其持有偽造旅行許可証。為擴大偵查范圍,未當場抓捕,改為秘密跟蹤。次日,尚開明乘車抵達北安,黑河分隊將跟蹤任務移交北安分隊。此后,尚開明從黑河出發,沿寧墨線前往嫩江,最終到達拉哈。其間北安分隊與嫩江分隊人員完成交接,持續保持隱蔽跟蹤。3月26日,尚開明被嫩江憲兵分遣隊逮捕並接受審訊,次日押送至北安憲兵隊。北安憲兵隊於3月29日至5月16日期間,先后提交五份審訊報告,並附《尚開明行動概要圖》《偽造旅行許可証照片及尚開明正、側面照片》《尚開明供述之物質供給明細表》等細節資料。綜合審訊情況,北安憲兵隊長認為尚開明被扣留已一月有余,對其實施軟禁、懷柔政策並反復審訊。但尚開明仍態度坦然,使其供述內容真偽難以判定。1940年5月23日,關東憲兵隊司令部警務部明確指示:“尚開明作特別移送處理。”
以上檔案蓋有“秘”字及“關東憲兵隊司令官點檢”印章,轉運過程中,文件還被當地機構加蓋多個私章。這些痕跡呈現了在關東憲兵隊統一部署下,北安、黑河、嫩江等地憲兵隊“多地接力、層級報告、聯合犯罪”的協作模式,再次印証了日本細菌戰罪行是有組織的國家犯罪。
血色檔案見証抗日志士不屈的斗爭精神。1945年8月8日,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日本關東軍及憲兵隊在敗退時銷毀了大量檔案,但仍有部分檔案被繳獲。其中一部分被蘇軍帶回,成為伯力審判的庭審証據﹔另一部分則留存在中國東北。這些檔案中,“特別移送”檔案尤為關鍵。該檔案均為日文書寫,是關東憲兵隊向731部隊運送人體實驗受試者過程中產生的絕密文件。通過這些檔案,可以清晰地解密731部隊人體實驗對象的來源、身份及遭遇,它們以無可辯駁的証據揭露了731部隊犯下的彌天大罪。
黑龍江省檔案館珍藏的日軍內部文件《東安憲兵分隊關於逮捕審訊蘇聯諜報員王振達的情況“通報”》,記錄了抗聯戰士王振達(又名王明生)的英勇事跡。1934年3月,王振達加入密山縣哈達河村自衛團,后因身份暴露,在密山縣委安排下加入抗聯隊伍,開啟了抗日之路。1940年3月,王振達以在黃泥河子煤礦做外勤工作為掩護,於1940年8月至11月期間兩次入蘇,向蘇聯方面報告密山縣煤礦數量、日軍兵力部署、陣地情況及交通網布局等重要情報。東安憲兵分隊抓捕王振達后將其誣稱為“抗日匪”,“素有相當深刻的反滿抗日思想,襲擊村落,綁架人質,掠奪財物”,這實則是日軍對其抗聯戰士身份的惡意歪曲,同時也充分表明抗日武裝的反抗行為對日軍構成了沉重打擊,使其深感“大害”。東安憲兵分隊最終認定王振達“思想上已無悔改余地,無逆用價值”,決定對其實施“特別移送”。這份檔案是來自加害者的“自供狀”,以鐵一般的事實見証了抗聯戰士王振達堅定的信仰和拒不變節的精神。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國家民政部門向王振達等16名被“特別移送”的受害者遺屬補發了抗日烈士証書,緬懷他們的英勇事跡,弘揚偉大的抗聯精神。
被捕的抗日志士並非由抓捕班直接移交731部隊,通常都要進行審訊。為此,關東軍參謀本部調查部制定了《俘虜審訊要領》,審訊過程中採用殘酷刑訊手段,包括鞭打、火烤、竹簽夾指、灌辣椒水等。然而,即使挺過刑訊逼供,抗日志士仍要面對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以中國共產黨人為代表的抗日斗士,始終堅持抗日,他們懷著必勝信念,與日寇英勇戰斗直至最后一刻。根據伯力審判檔案記載,“中國共產黨員、山東黃縣人崔德恩,因拒絕屈服於日本憲兵的嚴刑拷打,始終忠於祖國和人民,最終慘死於石井部隊”。在731部隊存續的十余年間,各類實驗室及野外實驗場成為無數抗日英烈的人間地獄,這些頑強抵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志士無一生還。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志士不僅奮戰在抗擊日寇侵略的最前線,更承受著731部隊“隱匿的暴行”。以“特別移送”檔案為代表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行檔案文獻,既是抗日志士英勇精神的無聲體現,也為揭露日軍細菌戰罪行提供了關鍵証據,更加彰顯出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來源:《學習時報》2025年11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