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者:楊戲戲 孫瑜    發布時間:2025-11-11   
分享到 :

關於人與自然的關系,恩格斯在《自然辯証法》中寫道:“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於自然界和存在於自然界之中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自然界是先於人而產生的客觀存在,人類在同自然界的互動過程中生產、生活、發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指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於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系,不外是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馬克思恩格斯從勞動的角度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恩格斯指出:“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強調,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而這種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要在平等原則基礎上進行才能有利於人類及其后代發展。如果人類在物質變換中無視這種平等原則,不尊重自然規律,那麼“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將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恆的自然條件”。

馬克思恩格斯對近代工業化過程中人類無視自然規律、破壞自然的行徑進行了批評。1856年4月14日,馬克思在《人民報》創刊紀念會上發表演說指出:“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1868年3月25日,他在給恩格斯的書信中,就當時的土地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耕作的最初影響是有益的,但是,由於砍伐樹木等等,最后會使土地荒蕪”,警示人類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必須保護生態環境,避免過度開發、破壞自然資源。

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對於整個人類及社會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強調:“如果說人靠科學和創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麼自然力也對人進行報復。”他在《伍珀河谷來信》中描繪了伍珀河谷的污染場景:“這條狹窄的河流泛著紅色波浪,時而急速時而緩慢地流過煙霧彌漫的工廠廠房和堆滿棉紗的漂白工廠……”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進一步指出,與自然相對立使得“許多地區的土地也變貧瘠了,這種土地貧瘠的狀況至少要延續一代人之久”。

基於自然對於人類的重要性,馬克思恩格斯強調,人類要摒棄以征服者的姿態對待自然。恩格斯發出警告:“我們每走一步都要記住:我們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那樣支配自然界,決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

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相關論述,深刻表明人類作為生物長期演化的最新階段,既處於自然生命史十幾億年進化產生的生命秩序之中,又是生態系統網絡的重要一環。這些重要論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生態文明建設意在重構人與自然的關系,告誡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善待自然。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持續關注人與自然關系。毛澤東強調:“要使我們祖國的河山全部綠化起來,要達到園林化,到處都很美麗,自然面貌要改變過來。”鄧小平提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踐行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對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探索永不停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明確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並將其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與“中國式現代化”之間的關系,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下,我國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書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202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