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扎實推進黨史“七進” 工作走深走實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委黨史研究室(贛州市地方志研究室)聯合多部門開展的紅色講解員培訓結業暨宣講進社區活動熱鬧開場,鮮活的紅色故事引發群眾廣泛共鳴。這是江西省贛州市深入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簡稱“七進”)的生動縮影。他們以《條例》為遵循,堅持全面抓與重點抓相統一、覆蓋全黨與面向社會相貫通,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實起來,在贛南大地奏響賡續紅色血脈的強音。
贛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專題召開部署會議,制定下發《關於開展黨史、蘇區史“七進”活動的方案》,明確將鄉村振興挂點村、駐地軍分區、高等院校等納入覆蓋范圍,敲定宣講內容與時段,由室領導帶隊分 4個組下沉推進。市級統籌引領,縣(市、區)精准落地。瑞金市史志研究室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組建4支宣講隊,以AI技術制作黨史短視頻增強傳播力﹔上猶縣史志研究室聯合縣委宣傳部、縣教科體局,將“紅色故事我來講”活動融入“七進”方案,讓紅色宣講更接地氣。上下聯動的工作體系,為“七進”開展提供了堅實制度支撐。
贛南豐富的紅色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鮮活教材。贛州深挖紅色底蘊,通過“短視頻+書籍”雙輪驅動,讓靜態史料變為動態課堂。《高舉全民族抗日旗幟——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中央蘇區軍民魚水情》等短視頻,以直觀影像成為干部群眾的學習“好幫手”。與此同時,與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共建“中央蘇區史思政引領力研究實踐中心”,構建蘇區史賦能下“大思政課”協同育人新模式、新平台。《贛州黨史百年百事》《贛州黨史專題和文獻集(2024)》《瑞金建政》等一批理論研究成果相繼出版,為“七進”提供多元教材。從影像到文字,從線上到線下,贛州讓紅色文化可看可感、入腦入心,在上猶縣猶江社區的宣講現場,彭德懷率紅軍修水圳的故事讓群眾深受觸動,紛紛表示要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
圍繞“講什麼、誰來講、怎麼講”的核心問題,贛州以數字賦能拓寬黨史傳播邊界。市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宣傳、文旅、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舉辦紅色講解員培訓班、文化知識競賽,鍛造高素質傳播隊伍,為講好贛南故事提供人才支撐。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宣教觸角持續延伸。全市黨史部門聯合組織部門開發精品課程,開展宣講35場,覆蓋群眾5萬人﹔在《贛南日報》、“學習強國”贛州學習平台刊發稿件近200篇,“贛南史志”等微信公眾號推送黨史內容43篇,瀏覽量超2萬人次。結合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等重大歷史節點,贛州舉辦座談會、史料成果匯報會,既傳承紅色基因,又拓展文化維度,讓黨史成為社會好聲音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條例》的頂層設計到基層的生動實踐,贛州“七進”工作正實現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深刻轉變。深耕紅色沃土,活化紅色傳承,下一步,贛州將在精准化上再下功夫,用大數據適配群體需求﹔在融合化上求突破,打造“史志+文旅”“史志+教育”產品矩陣﹔在智慧化上謀新篇,探索人工智能在史志服務中的應用。以更堅定的文化自信、更務實的舉措,推動史志文化融入時代血脈,為建設文化強市注入持久歷史力量。
(江西省贛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