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陈独秀的人生历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2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陈独秀 汉族,1879年10月生,安徽怀宁人,原名陈乾生,原字重甫,后改仲甫,号实庵,曾用名陈仲等,笔名顽石等,大学文化。

陈独秀于1896年考中秀才,后入杭州求是书院学习。1901年因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入东京专门学校学习。1902年春回国。同年9月又到东京,入成城学校学习陆军军事。1903年4月因进行革命活动被日本政府遣返回国,后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报》。1904年2月,在安徽芜湖安徽公学任教,创办《安徽俗话报》。1905年组织反清秘密组织岳王会,任总会长。1907年第三次赴日,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学习,后转人早稻田大学。1909年冬到浙江陆军学堂任教。1912年6月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兼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主任、校长。1913年参加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7月再度流亡日本,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夏回国,9月在上海创办和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院长)。1918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1920年8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在上海领导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在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1922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6月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后为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5年1月在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局委员、中共中央总书记。1927年4月至5月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5月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任期至1927年8月)、常委(任职至1927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1927年7月被停止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1年5月被自称为“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的托派组织推为总书记。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37年8月获释。后辗转到四川江津定居。1942年5月27日在江津逝世。

陈独秀为何没有参加“一大”

“一大”代表包惠僧在《我所知道的陈独秀》一文中对陈独秀没有参加“一大”的原因有一个说法:

陈独秀召集我们在谭植棠家开会,说接到上海李汉俊的来信,信上说第三国际和赤色职工国际派了两个代表来到上海,要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会,要陈独秀回上海,请广州支部派两个人出席会议,还寄来二百元路费。

陈独秀说,第一他不能去,至少现在不能去,因为他兼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他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第二,可以派陈公博和包惠僧两人出席会议,······包惠僧是湖北党组织的人,开完会后就可以回去。其他几个人都忙,离不开。陈独秀年长,我们又都是他的学生,他说了以后大家就没有什么好讲了,同意了他的意见。

 

陈独秀未出席中共一大,但给代表们写了一封信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陈独秀因故未能出席,但他给会议代表们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出几点意见,希望会议郑重讨论。“一曰培植党员;二曰民主主义之指导;三曰纪律;四曰慎重进行发动群众。政权问题,因本党尚未成立,应俟诸将来,而先尽力于政治上之工作。”

毛泽东评说陈独秀

 

    毛泽东在1942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学习组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谈及陈独秀:“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一文中,对陈独秀曲折多变的一生评价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份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了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

 

选自《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者:梁淑样   刘道慧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