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是怎么被发现的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0-24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中共三大结束后,代表们陆续离开广州奔赴各地。党成立初期,活动多为秘密和地下状态。对于中共三大的记述也是寥寥无几。不论是当事人回忆,还是各种相关材料,在谈到中共三大会址时,多笼统地称为“广州东山”,但具体在东山区什么位置,就没人讲得清楚了。

从中共三大结束直至1972年,整整49年,中共三大会址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不解之谜,直到1972年,广州市对该会址的一次大规模调查结束,谜底才彻底揭开。

这是广州东山区恤孤院路31号的一栋平房。1938年夏天,在广州沦陷前,这栋平房毁于日军炮火。其后,人们在原址上重新搭建了一座仓库库房,用来堆放建筑原料,后来这里还住过人,卖过煤和陶瓷,修过摩托车,也经营过印刷厂和书画店。

最早提出寻找会址的是三大代表徐梅坤。“文化大革命”前,时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的徐梅坤写信给广州有关部门,提供了中共三大会址的一个具体线索:东山恤孤院路。但这一说法范围太广,无从下手。1958年,徐梅坤曾亲自来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寻找中共三大会址。“文化大革命”期间,广州的一些群众组织,曾进行了中共三大会址的调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落实会址的具体位置,广州市纪念馆博物馆革命委员会于1972年1月17日向广州市革委会作了《关于复原“三大”旧址的初步设想和调查方案的请示报告》,决定找当年曾亲自参加中共三大的代表们直接调查,以便作出比较准确的回忆。

经批准后,调查组一方面组织人力着手前往武汉访问中共三大代表罗章龙。他回忆说:“中共三大会议期间曾住过中共广东区委,在该处往东南面走约五六里地就到会址,会址所在地是一条不大宽的马路,会址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住房(指新河浦路春园24号)不远。”

另一方面是邀请徐梅坤来穗查勘确定中共三大会址位置。1972年10月,经过几番波折,年近八旬的徐梅坤老人再度来到广州,协助调查组寻找中共三大会址。当走到恤孤院路一栋三层仿西式的花园别墅前,老人抬头仰望,屋顶上赫然刻着“1922”四个阿拉伯数字。

看到这四个数字,徐梅坤老人激动异常。他说:这座别墅叫遥园,三大会址就在它对面。当年开三大时,透过窗户,他天天都能看到“1922”这几个字,因此印象特别深刻。

尽管三大会址的调查还有一些存疑的细节,但到1972年年底,三大会址及其建筑样式、内部布局等总体轮廓己见清晰。特别是会址得到确认:原东山区恤孤院后街31号,1972年时改为恤孤院路3号。

1972年12月,广州市纪念馆博物馆革委会向市革委会正式提交《关于复原”中共三大”会址的请示报告》,提出:“根据保护文物恢复原状,以存其真的原则,按当年中共三大会址原貌进行复原……征用春园、简园,按原状修缮……”

一年多后,即1974年初,广东省革委会向国务院文化组提交复原中共三大会址的报告。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复函,建议以省委名义向中央直接请示。省革委会遂又向中央提交一份请示报告。但由于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结束,因此一直没有收到中共中央的批复耽搁下来,眨眼就是整整20多年。

虽然中共三大会址未能复建,但在1979年,该处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园、简园、造园也陆续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到上世纪90年代初,恢复重建三大会址的各界呼声渐高,再次引起广东省委关注。此时,中共一大、二大、四大、七大的会址都已得到保护或复建。

2000年1月3日,广州市文化局向省文化厅上报《关于复原中共‘三大”会址问题的请示》;2002年4月17日,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中共三大旧址保护及陈列馆建设工程;2002年7月24日,市文化局向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报送《关于”中共三大”旧址纪念馆项目建设建议书》。

在省委重视关怀,在中央党史研究室支持下,中共三大会址复建的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2006年初,广州市文物部门运用现代考古学方法对中共三大会址进行了发掘、考证。中共三大会址得到了确认。这些工作为中共三大会址的保护提供了翔实的科学依据。

其后,对于修复中共三大会址和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建立纪念馆的工作,广东省委省政府、广州市委市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省市各有关部门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广东省、广州市投入8000万元,仅用短短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工程,这段伟大的历史终于得以恢宏再现。

2006年7月1日,时隔中共三大召开83年之后,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85华诞之际,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文物局、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广州市委在广州联合举行中共三大会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保护工程暨纪念馆落成典礼。尘封了80余年的中共三大会址,终于携带着那一段珍贵而激情澎湃的历史,再现在了广州和全国人民面前。

 

选自《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作者:李 颖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