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涛烈士故居(重庆篇)
万涛故居
万涛花岗岩塑像
万涛烈士故居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冯家街道桂花居委2组。
万涛烈士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占地34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呈四合院布局,系木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青瓦覆盖,穿斗式梁架,4穿9柱。正厅面阔7间35.2米、进深8间8.8米、通稿6.5米,还有东西厢房和朝门。其中,正房东侧第一间为万涛诞生地,万涛曾在这里度过14个春秋,后外出求学,并投身于革命。解放后,该房屋作为冯家粮站使用。2011年,该故居由黔江区粮食局移交给黔江区文化局管理,同年开始前期修缮工作,2003年基本完成。2004年至2005年进行了后期维修和陈列布展,2005年10月25日正式开馆,并向市民免费开放。2006年7月4日,万涛花岗岩雕像在其故居落成。
万涛(1904—1932),原名万诗楷,号铁民,化名王德,土家族。1923年7月考入重庆川东师范求学。其间,与重庆学联负责人张锡畴一起积极投身青运学运工作。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经童庸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改名万涛。随后赴上海在周恩来的指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万涛作为中央巡视员,到湖北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指导农运、农暴工作。1928年1月,鄂西特委在宜昌成立,周逸群任书记,万涛为委员,后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他与周逸群、段德昌等领导鄂西的游击战争,为巩固鄂西革命根据地以及湘鄂边苏区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29年7月,万涛受中央委派到处于低谷的红四军传达党的六大精神,介绍井冈山经验,完成了关系红四军存亡的走马坪、堰垭整编。1930年初,万涛担任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与贺龙、周逸群一起坚决抵制李立三的左倾错误路线,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同年2月中旬,万涛任红四军政委。红四军东进与红六军会师后,组成红二军团,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鄂西特委改为湘鄂西特委,万涛为副书记。1931年3月,湘鄂西中央分局、临时省委成立,万涛任中央分局军委委员、临时省委常委和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9月28日,红三军召开前委扩大会议,改组了红三军前委,万涛任前委书记和红三军政委,与贺龙并肩战斗,巩固和发展了洪湖苏区。10月,夏曦以省军委主席团名义,改编红三军,亲任政委,撤销了万涛的政委职务,改派到湘鄂西临时省委任宣传部长。万涛不计个人得失,身处逆境,仍积极工作,与错误路线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32年5月,湘鄂西苏区“肃反”运动开始,万涛首当其冲被捕。8月31日,年仅28岁的万涛被扣上“反革命高级坐探”、“改组派首领”等帽子,与柳直荀、潘家辰等多名湘鄂西苏区高级领导人被错杀于洪湖根据地瞿家湾青龙坑。1957年12月,国务院审定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文》中列上了万涛的英名。1984年9月,民政部向万涛遗孀颁发了万涛同志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万涛烈士故居于2002年7月被黔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黔江区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被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5月被中共重庆市纪委命名为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