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淞: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卓越开拓者

作者:欧阳淞    发布时间:2012-10-19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分享到 :

胡乔木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我们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在长达6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胡乔木同志对党的理论工作、宣传工作、文化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中,他卓有建树和广为人知的是党史研究工作。他在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时,填写学术职务用的是“党史学者”,这足以说明,在他的心目中,党史研究在毕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胡乔木同志是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主要奠基者。从1941年起,胡乔木同志担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他上任不久,就协助毛泽东同志编辑供党的高级干部学习和研究党史使用的《六大以来》《六大以前》和《两条路线》等重要历史文献。这三部文献集是为开展整风的需要而编辑的,对党的高级干部在整风中正确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分清政治是非、统一思想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此,胡乔木同志同党的文献工作和党史研究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建党30周年,胡乔木同志于1951年6月撰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这部著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简明党史。它不仅在当时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重要教科书,而且对以后的党史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和党史著作编写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胡乔木同志还先后参加《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的编辑工作,为宣传党的历史和毛泽东思想付出了大量心血。

胡乔木同志是中央关于历史问题两个决议的重要参与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先后作出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这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打开新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延安整风期间,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胡乔木同志参加《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为决议的最后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至1981年,在邓小平等同志主持下,胡乔木同志负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他日夜操劳、殚精竭虑,仅同起草小组的谈话就达32次。在起草过程中,他按照邓小平等同志的指示精神,认真研究党史上的重大问题,为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分清历史是非,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肯定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为创立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理论、路线和政策,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乔木同志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个时期党史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1980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党史委员会和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在编审委员会领导下成立中央党史研究室。胡乔木同志担任编审委员会成员和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任主任。1982年,中央决定中央书记处下设党史工作小组,胡乔木同志为成员之一。1988年,中央决定党史工作小组改为中央党史领导小组,胡乔木同志任副组长,直至离开我们。

中央决定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早日编辑出版党史。在胡乔木同志领导下,中央党史研究室成立伊始,即开始撰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2001年修订版改为第一卷),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在胡乔木同志的精心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在1991年纪念建党70周年之际得以问世。同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更是胡乔木同志和胡绳等同志的呕心沥血之作。他提议编写这部著作,自始至终指导编写工作并参与审定。他不顾重病缠身,审阅主要章节,提出了大量重要修改意见。这些意见不但使书稿增添了光彩、减少了疏漏,而且反映出他对许多党史问题的真知灼见。他亲笔写下的《题记》,思维缜密、寓意深刻、词章考究,堪称党史大师之杰作。这部著作在国内发行近800万册,是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大的党史著作,对推动党史教学、研究和宣传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国际国内发生政治风波的背景下,以《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为教材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党史学习活动,对于全党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继续前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胡乔木同志作为主管党史工作的领导人,就党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讲话、谈话等,对做好党史工作特别是党史研究工作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这些重要意见,对今天乃至对于今后做好党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于党史工作的功能和目的。胡乔木同志指出: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工作的目的并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面向将来。我们是为现在、为将来而研究过去的。党史工作和党的其他工作一样,是为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因此,不能把党史工作看成是平静的、书斋里的事业,它是在思想斗争最前线的一项战斗性的工作。他强调,写党史要有政治上的观察和把握。

关于党史工作的科学性。胡乔木同志指出:党史工作的战斗性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我们依靠的是科学,依靠的是真理,这种战斗就是科学和反科学的战斗,是真理和谎言的战斗。因此,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论证来阐明党的各种根本问题。他反复强调要加强党史工作的科学性,指出:党史工作科学性之所以能够加强,是因为研究的深化和精细化,是因为以占有详尽的材料为根据,是因为实事求是。研究党的历史,不能从会议、文件出发,而是要从历史实际出发,首先要把握基本历史事实,理清历史的脉络,用历史事实来说明问题,要有新的材料、新的观点、新的态度。他还指出:党史研究要从具体问题入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单有理论是不够的,还要靠、更要靠具体的政策。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不是纯粹思辨的理论,而是革命政党的行动的理论,是从党和人民的实践中来、又指导党和人民的实践的理论。党史要表现党是在人民中间奋斗的,党的斗争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依靠群众取得胜利的。要让人们看了党史之后,真正感到党是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是尊重人民的;而不是党自己在照镜子,左顾右盼。

关于如何把党史写好写生动。胡乔木同志认为,以往党史论著的根本缺点之一,就在于它们不是从生动、丰富的历史实际出发,而是从会议、文件出发,写成了文山会海。他指出:编写党史,要采取史论结合、夹叙夹议的方式,力求吸收新材料、新观点,展开科学论证。他强调要重视详细地占有材料,只有充分地占有和利用一切可靠的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甄别清楚,才能写出有战斗力的历史论著。他要求写党史要表现我们的满腔热情,革命经验是革命先烈用大量鲜血换来的,不能用平淡无奇的笔法,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来写,要恰当地进行评论,笔端要常带感情。他指出:党史著作要真正让人读得下去,还是要有思想、有见解。好的党史书,应该使人们从中得到对于历史的认识,得到政治智慧。

关于如何进行历史评价。胡乔木同志多次提出“历史要分析”的观点,指出:看待历史不能简单化。历史唯物主义要求非常仔细地、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不是像贴标签那样,贴标签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化、庸俗化。对于任何重大历史问题,都需要着重分析其背景,而切不可从个人的性格、品质去寻求说明。要分析历史问题所产生的复杂原因,科学地说明这些原因,历史研究才是客观的、信实的、公允的、全面的。要把个人放在历史所形成的一定社会动向和趋势中去考察,而不要把个人孤立起来,撇开某种趋势去考察。

胡乔木同志还以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远见卓识和深厚素养,撰写了一批极富影响的党史论著。其中,《胡乔木回忆毛泽东》是一本他未及完成写作和审定的著作,但书中提供了大量珍贵史料,对一些重大党史问题作了权威性的分析和说明。胡乔木同志为纪念建党70周年而写的最后一篇力作《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研究党的历史最具价值的著述之一。

胡乔木同志已经离开我们20年了。今天,在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党史工作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纪念胡乔木同志,就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修养;学习他坚持真理、献身事业的崇高追求,顾全大局、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博大胸怀,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博学深思、勤奋笔耕的人生志趣。

“江山是处勾魂梦,弦急琴摧志亦酬。”写于晚年的这一诗句,深切表达了胡乔木同志心系家国、壮志待酬的期许。胡乔木同志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创建者和受人尊敬的老主任、老前辈。作为党史工作的后来者,我们深知,他期待于我们的,决非心慕手追、亦步亦趋,而是弦急琴摧、奋发有为。我们将十分珍惜胡乔木同志留下的重要工作基础和宝贵精神遗产,认真学习领会他关于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注:本文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同志在2012年6月1召开的“纪念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发表时略有改动。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