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者:    发布时间:2012-11-16   
分享到 :

在发出“向现代科学进军”号召的同时,党中央还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头几年,科学文化领域受到苏联学术批评中粗暴作风和教条主义的影响,推崇一个学派、压制一个学派,乱贴政治标签等现象,在一些学术领域比较严重。在生物学界,把苏联的米丘林学说、李森科学说说成是“社会主义”的,而把西方的孟德尔—摩尔根学说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在医药卫生界,批评“中医是封建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在文学艺术领域,清规戒律也不少,日丹诺夫有几条,马林科夫有几条,要照抄。在社会科学其他领域,宗派主义的影响也很大。一些党员有排斥党外专家,有把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垄断起来的倾向;有的人提出对中国古代历史分期的不同学术观点,由中央宣传部来评判是非,等等。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要求中央宣传部专门研究在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中对待苏联科学流派的教条主义态度问题。

1956年4月下旬,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过程中,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性质的、艺术性质的、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为了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分别提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个口号。

会议期间,浙江昆曲《十五贯》的演出引起轰动。毛泽东等许多中央领导同志都观看了演出。如周恩来后来所说:“《十五贯》一针见血地讽刺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是成功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在现在不是个别的。现代戏还没有一个能这样深刻地批判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这出戏“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奠定了基础。”

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讲的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来越多。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阐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说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以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派,诸子百家,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5月2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的知识界会议上,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代表党中央对这一基本方针作了详尽的阐述。陆定一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陆定一列举了前几年在戏剧方面实行“百花齐放”和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例子,说明由于有各剧种之间的自由竞赛和相互观摩,戏剧的进步就很快,有了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有了自由的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陆定一强调:“应当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尖锐的学术论争。批评和讨论应当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反对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1956年8月,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共同主持,在青岛召开遗传学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宗旨是在学术界落实“百家争鸣”的方针,使各个学派都能够在学术上处于平等争鸣地位。1957年4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北京大学教授李汝祺的文章《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阐述了繁荣学术研究的具体意见。毛泽东为此文重新拟定题目《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建议《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代《人民日报》写了编者按语:“这篇文章载在四月二十九日的《光明日报》,我们将原题改为副题,替作者换了一个肯定的题目,表示我们赞成这篇文章。”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