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会议前期的继续纠“左”
庐山会议旧址
在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近九个月纠“左”的基础上,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江西省庐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原计划开半个月左右,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总结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全党对形势的认识,调整部分计划指标,以实现1959年的继续跃进。
会议开始时,毛泽东提出需要讨论的18个问题,包括读书、当前形势、今后任务、一些具体政策以及团结和统一思想等,后来增加了国际问题,共19个问题。毛泽东认为,国内总的形势是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基本问题是综合平衡,群众路线,统一领导,注意质量。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他说,去年脑子发热,做了些蠢事,好几年的指标要在一年内达到,热情宝贵,但工作中有盲目性。他特别指出,这一年,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忽视了农业,吃了大亏,造成十分被动的局面。他说,要把农、轻、重的关系研究一下,过去安排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以后又提出“以农业为基础”的口号。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突出出来,在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中有重要意义。他肯定陈云过去提出的“先安排好市场,再安排基建”的意见,说衣食住用行安排好了,就不会造反,这是关系六亿五千万人安定不安定的问题。他还强调了团结问题,要统一思想,缺点只是一、二、三个指头的问题,指标定高了,要改过来。权力下放多了一些,快了一些,造成混乱,要强调集权、统一领导。要恢复农村初级市场,恢复定产、定购、定销的政策,使生产小队成为半核算单位。要把食堂办好,能保持30%也是好的,等等。
为了使广大干部懂得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毛泽东还要求地委以上党委委员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的社会主义部分,县、社一级干部能读的也可以读。他说:“有鉴于去年许多领导同志,县、社干部,对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还不大了解,不懂得经济发展规律,有鉴于现在工作中还有事务主义,所以应当好好读书。”他要求大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认识,动员全党完成1959年的“大跃进”任务。
从7月3日起,会议按协作区分为六个组进行讨论,中央领导人分头参加各组的讨论。头半个月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毛泽东上山后,他的《到韶山》、《登庐山》两首诗传开来,更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曾称这段会议为“神仙会”。在会议初期的讨论中,大家一致同意“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的结论。多数与会者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同时,程度不同地指出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教训,提出应当进一步纠正“左”的错误。有的人还主动作自我批评,对自己工作中的错误感到沉痛。7月3日、4日,刘少奇在参加华中、华南小组讨论时分别谈到:“一九五八年我们取得了‘大跃进’的伟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些乱子,得到了极有益的教训。碰了钉子,知道转弯,这是真正的聪明人。不碰钉子而知道转弯的‘聪明人’是没有的。”但他也提出:“大家注意,在转弯的时候,千万不要泄气,而要更好地鼓气。”朱德在7月6日的发言中提出,去年成绩是伟大的。但对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这一点估计不够,共产搞早了一点。“办公共食堂,对生产有利,但消费吃亏。供给制是共产制,工人还得发工资,农民就那样愿意共产吗?”食堂“办不起来不要硬办,全垮掉也不见得是坏事。家庭制度应巩固起来,否则,有钱就花光。”
在讨论中,也有不少与会者不愿意多讲缺点、多听批评,认为过去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不严重,经过几个月已经纠正得差不多了,不应再强调继续纠“左”,今后的任务是进一步鼓足干劲,实现1959年的继续跃进。还有人甚至认为纠“左”讲多了,已经出现右的倾向,影响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针对讨论中出现的不同意见,7月10日,毛泽东在组长会上讲话。他说:对形势的看法如不能一致,就不能团结,要党内团结,首先要思想统一。他把党内提出的一些不同意见,同右派的进攻联系起来。党外右派否定一切。一些干部议论“大跃进”是“得不偿失”,是不是这样?对去年一些缺点、错误要承认。这主要是对农业生产估计过高,并且据此安排生活,有浪费;工业基本建设搞多了,工业生产指标过高,缺乏综合平衡;办公社刮“共产风”。从局部来讲、一个问题来讲,可能是十个指头九个指头七个指头;但从全局来讲,还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问题。成绩还是主要的,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同意“大跃进”得不偿失的看法。他认为:从具体事情来说,有些得不偿失;但算总账不能说得不偿失,取得经验总是要付一定学费的。我们要从胜利和失败两方面来认识规律。而且经过郑州会议以来的多次会议已经逐步认识和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他强调,我们对建设应该说还没有经验,至少还要十年。这一年经过了许多会议,我们总是把问题加以分析,加以解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内有些同志不了解整个形势,要向他们说明。对形势有无信心,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问题;而对形势估计的实质,是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评价。他希望能在“成绩伟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的评价基础上统一中央领导层的认识,努力纠正“左”的错误。
7月14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议印发了《庐山会议诸问题的议定记录》(草稿)。这份文件是以会议所讨论的问题为基础起草的,它一方面充分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绩,规定了今后几年工农业生产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比较中肯地指出1958年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验不足,部分是由于思想方法上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及工作作风中的官僚主义,并提出了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原则意见。文件的基本精神是纠“左”,反映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认识,体现了党中央继续纠“左”的努力。但在会议转变方向后,这个《议定记录》草稿及修改稿被搁置了。
稿件来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