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5   
分享到 :

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

1975年1月8日至10日,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准备工作。最令党内绝大多数同志感到欣慰和振奋的是,这次会议追认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会议期间,毛泽东再次强调:“还是安定团结为好。”

1月13日至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的议程是:修改宪法,讨论《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和任命国家机关领导成员。朱德主持大会。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张春桥作《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下起草。1974年11月,邓小平谈到起草工作时强调:文字力求简洁,整个报告最后要落实到团结起来,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上。在起草报告的过程中,12月17日,邓小平同毛泽东有过一次重要的谈话。谈到对外合作和贸易时,邓小平说:“我们什么也不搞,也可以发展,但是速度慢些。现在国际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脱离国际范围,都是取长补短,包括美国。”“以后国际环境可能还能争取到五年”,“我们要利用这五年时间,不能耽误”。“归根到底就是主席讲的要安定团结。搞建设不安定不行。我觉得主要的关键是要有稳定的、有威信的省委,要能够发号施令……这么大的国家,都靠中央不行。”他还谈到,现在下边感到乱哄哄的,旷工不是个别的、少数的,而是相当大量。他认为:“恐怕还是革命和生产的位置怎么摆的问题。不安定,生产搞不起来”。毛泽东肯定了邓小平对今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对当前问题症结的认识,表明对他的支持。这为政府工作报告定下了基调。

按照这种思想指导,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总结三届全国人大以来的政府工作时,虽然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但是,在今后的任务中比较突出地提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报告重新明确了1964年12月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讲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按两步设想的蓝图:“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报告指出:“我们要在一九七五年完成和超额完成第四个五年计划,这样就可以为在一九八○年以前实现上述的第一步设想打下更牢固的基础。从国内国际的形势看,今后的十年,是实现上述两步设想的关键的十年。在这个时期内,我们不仅要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且要向实现第二步设想的宏伟目标前进。”报告提出:“国务院将按照这个目标制订十年长远规划、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直到工矿企业和生产队等基层单位,都要发动群众,经过充分讨论,制订自己的计划,争取提前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报告号召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再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四届全国人大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力图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注意力再次引到发展经济、振兴国家的事业上来。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和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宪法在确定国家与政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面,继承了1954年宪法关于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原则。如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等等。但是,由于1975年宪法是在很不正常的条件下制定的,因此,在指导思想和一些具体规定上加进了许多错误的、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原则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宪法的指导思想,完全肯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提出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这些矛盾,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宪法还把事实上只能造成社会混乱的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当作“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规定人民群众有运用“四大”的权利。在国家机构方面,新宪法对1954年宪法作了若干修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于取消了1954年宪法中有关国家主席的条款,又规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统率全国武装力量”。关于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关的职权由各级公安机关行使”。这实际上是取消了检察机关,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发动后检察机关被砸烂的事实。1975年宪法虽然保留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但对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大革命”却从理论到实践给予了全盘肯定,这是非常错误的。

大会选举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宋庆龄等22人为副委员长。大会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等12人为副总理。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虽然是在肯定“文化大革命”、肯定“批林批孔”运动的前提下召开的,但是大会重申“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并确定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选,为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这是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九年后,为使国家政治生活逐步转入正常轨道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使身处反复动乱中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又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希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