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的开端和突破口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周恩来的病情加重。1975年2月1日,周恩来主持有全体副总理出席和叶剑英、郭沫若列席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由邓小平代替他主持国务院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2月2日,周恩来致信毛泽东,汇报国务院各副总理分工情况。毛泽东圈阅了此信,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工作。这一决策得到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衷心拥护。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际。他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在主持召开的各种类型的会议上,明确而且坚定地提出进行整顿的要求。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和叶剑英、李先念等的配合下,邓小平果断地对被搞乱了的各条战线进行整顿,提出摆脱动乱、加快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当时条件下所能进行的拨乱反正。
根据毛泽东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指示,邓小平首先提出要整顿军队。本来,整顿军队的要求,在1971年林彪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决定由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时就提出来了。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后,对林彪推行“突出政治”等形式主义的做法展开了批判,全面恢复军事训练,重建被撤销的军队院校,军队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是,“批林批孔”运动兴起后,“四人帮”竭力插手军队,煽动军队造反夺权,使军队建设又一次受到冲击和破坏。因此,重申毛泽东关于“军队要整顿”的指示,是邓小平推动军队深入进行整顿的根据,也是他对全国工作进行整顿的开端。
1975年1月19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不久的邓小平,在各大军区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军委只准备两项工作,第一是召开军委扩大会议,其中一个大题目就是军队要整顿。第二是战备,要准备打仗,解决战略方针、装备等问题。他指出了全年军队工作的重点,并对军队整顿作出部署。1月25日,邓小平出席总参谋部机关团以上干部大会,作了《军队要整顿》的讲话。他说:我们这个军队有好传统。从井冈山起,毛泽东同志就为我军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树立了非常好的作风。可是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起,特别是在他主管的后期,军队被搞得相当乱。现在,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所以毛泽东同志提出军队要整顿。军队的总人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他还说:这些年来,我们军队出现了一个新的大问题,就是闹派性,有的单位派性还很严重。问题主要在干部。要安定团结,就必须消除派性,增强党性。原来喜欢搞派性的,要觉悟,要改正。今后军队干部的使用、提升,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重用派性严重的人,不能重用坚持派性不肯改正的人。再一个问题是军队的纪律很差。现在提出加强纪律性,首先要从我们北京的机关、部队做起。还有一些问题也要解决,如落实政策。最后,他说:现在是问题成堆。我们要增强党性,消除派性,加强纪律性,提高工作效率。这次讲话,是邓小平为整顿军队发表的首次重要讲话。
2月5日,党中央发出通知,取消1971年10月成立的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立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会,由叶剑英主持工作。军队的整顿,拉开了全面整顿的序幕。
接着,邓小平着力抓了对铁路部门的整顿。这是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整顿,扭转混乱局面的突破口。
“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全面夺权后,铁路系统形成了长期对立的两派以至多派,派仗时起时伏,一直没有止息,正常的运输秩序遭到破坏。“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一些地方武斗再起,发生抢占铁路分局机务段、拦截车辆、抢劫公共财物等现象,造成铁路严重堵塞。1974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39万吨。许多铁路局处于半瘫痪状态。列车运行因铁路堵塞而经常晚点。进入1975年,情况更加严重。1月份,客货列车正点率只有68.6%和70%。线路堵塞严重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不仅影响到煤炭、电力的供应,还影响到钢铁、化肥等工业部门的生产。许多生产部门因铁路运输跟不上而频频告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煤炭供应十分紧张,上海市的存煤经常仅有一个星期的周转量。不少企业停工停产。铁路运输不畅,还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市场供应。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结束后,“四人帮”的“组阁”阴谋虽然遭到破产,但是他们利用“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继续制造动乱。他们在地方的帮派势力仍然拉山头,搞武斗,抢夺部队武器,冲击党政领导机关。1975年1月,徐州的帮派核心人物纠集一些人强占市委办公大楼,声称“不砸碎徐州市委这个乌龟壳决不罢休!”以致地处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点的徐州铁路分局,竟然连续20个月没有完成运输任务。
邓小平审时度势,决定以铁路整顿作为扭转混乱局面的突破口。铁道部部长万里上任不到20天,邓小平就于1月28日、2月6日、2月11日几次约他汇报情况,研究解决铁路问题。在听到当时铁路问题严重,不少单位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时,邓小平指出:看来有几个问题要解决。第一,关于体制问题,应当实行铁路运输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权力集中到中央,铁道部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工作。第二,关于干部管理,由铁道部统一管理,调配使用,与地方脱钩。第三,关于运输生产,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安全正点。当汇报到派性问题很严重,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争取半年解决铁路问题时,邓小平强调:不行,不能拖,不能等,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坚决的措施,迅速扭转形势,改变面貌。他还要求铁道部为中央起草一份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文件,并口授了文件的主要内容。
2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批转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还是安定团结为好”的指示,落实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全国人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方针,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当前特别要把交通运输和煤炭、钢铁生产抓上去。这份文件首次引用了毛泽东关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话。
按照邓小平决定,2月25日至3月8日,党中央召开解决铁路运输问题的全国省、市、自治区主管工业的书记会议。3月5日,邓小平出席会议时,出人意料地不与大家握手,说:不拉手了,现在工业情况还不好!面对工业战线的领导干部,邓小平开宗明义地提出:“现在有一个大局,全党要多讲。”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全党全国都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目标而奋斗。这就是大局。”他批评一些同志只敢抓革命,不敢抓生产,存在“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的思想,指出:“这是大错特错的。”他说:目前工业生产形势值得引起严重注意。去年一年,工业生产情况是不好的。今年是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生产再搞不好,势必影响第五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我们必须预见到这种形势,认真抓这个问题。谈到怎样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时,他说:“当前的薄弱环节是铁路。铁路运输的问题不解决,生产部署统统打乱,整个计划都会落空。”关于解决铁路问题的办法,他提出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增强组织性纪律性。邓小平进一步谈到反对派性的问题,说:“现在闹派性已经严重地妨害我们的大局。要把这个问题摆到全体职工面前,要讲清楚这是大是大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光解决具体问题不行。对闹派性的人要再教育。要反对闹派性的头头。”他强调:“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政策。要从大局出发,解决问题不能拖。”他还指出,现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也要有个物质基础,不然怎么过渡到共产主义?各取所需,是要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嘛。这同“唯生产力论”是两回事。
3月5日,党中央发出1975年第九号文件《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邓小平在审阅文件时写道:“对于少数资产阶级派性严重、经过批评和教育仍不改正的领导干部和头头,应该及时调离,不宜拖延不决,妨害大局。”这个文件要求:全国铁路实行以铁道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铁路的管理、运输的指挥、职工的调配、政治工作都由铁道部统一管起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确保运输安全正点。这份文件不仅是铁路整顿的纲领性文件,对其他领域的整顿也具有指导作用。
为整顿铁路,万里提出了“安全正点,畅通无阻,四通八达,当好先行”的要求。工业书记会议结束后,万里会同江苏省委负责人首先到了徐州市。徐州市大街小巷贴出了江苏省革命委员会通告,正告徐州市大搞打砸抢的极少数人,限在两天内退出强占的一切公用房屋、抢走的车辆和其他公共财物;策划和指挥上述破坏活动的为首分子,必须立即到公安机关检查交代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随后,对搞打砸抢的帮派核心人物采取了措施。
接着,万里和江苏省、徐州市负责人来到以“乱”而著称全国的徐州铁路分局,分别召开了铁路分局党委会、全体职工大会、家属大会和各种座谈会,大张旗鼓地传达中央九号文件和工业书记会议精神。“到会人数之齐,秩序之好,震动之大,都是几年以来少有的”。中央整顿铁路问题的决心很快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贯彻中央九号文件的局面在徐州铁路分局和徐州市形成。徐州铁路分局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运输的安全正点。仅半个月时间,徐州铁路分局生产开始好转。4月份提前三天完成了运输任务。徐州地区问题的解决,为整顿全国铁路提供了经验。
徐州铁路整顿取得初步成效后,铁道部又将整顿的重点移至南昌、昆明、郑州等分局。到4月底,堵塞严重的几个铁路局的所辖路段全部疏通,全国20个铁路局中有19个超额完成计划。全国铁路日装车平均达到53700多车,比2月份多10000余车;煤炭日装车达到17800多车,五年来第一次完成生产计划。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