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亭事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15   
分享到 :

安亭事件是指1966年11月10日赴北京告状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成员,在安亭火车站(编者注:上海西北郊三十公里嘉定县境内与昆山、青浦交界的一个车站)受阻后,卧轨拦截开往北京的14次特快列车,造成京沪线中断的事件。

1966年11月6日,在北京和上海的红卫兵组织的支持下,上海国棉十七厂、国棉三十一厂、玻璃机械厂、合成纤维研究所、五一电机厂等17个单位筹备成立“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同时要求主持市委工作的市长曹荻秋接见,并提出三项无理要求。对此,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不要成立跨行业组织的规定,并经请示中央文革小组,决定采取“不赞成,不支持,不参加”的方针。9日下午,“工总司”召开成立大会,并在其宣言中声称:“我们要夺权,就是要把人民的权力从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手里夺回来,牢牢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由于上海市委坚持不承认“工总司”,因此,“工总司”称其“压制革命造反”,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对工人的迫害”,并决定上北京告状。

11月10日凌晨,“工总司”成员冲进上海北站,登上上海进京的列车。列车于凌晨5时发车,到达南京后,奉命停开。王洪文率另一部分人强行登上了开往郑州的65次客车,声称要去北京向党中央控告上海市委打击镇压工人造反派。上午7时火车开出。上海铁路局根据国务院指示,8时17分命令将列车停靠在上海市郊嘉定县的安亭车站的岔道上。中午12时左右,王洪文等率众卧轨拦车,造成沪宁全线中断一天以上。安亭站东面被迫停下的列车有12趟,上海站有36趟北上的列车不能发出,从安亭到蚌埠,开往上海的近百趟客货列车被迫停留在沿线各站,严重影响客货运输。制造了所谓“安亭事件”。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及时向中央报告情况。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常委扩大会议,根据中央原来确定的原则,要陈伯达电告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决定坚持不承认“工总司”,同时派干部到安亭车站送衣服和食品,动员工人回厂。中央文革小组派张春桥前往上海处理此事。张春桥抵达上海后,不顾中央确定的原则,也未同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商量,便擅自发表支持“工总司”的言论,并迅速签字同意包括承认上海市工人革命造反总司令部是革命的合法的组织等“工总司”提出的五项要求。张春桥的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

11月14日下午,毛泽东召开有部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参加的会议,同意了中央文革小组对安亭事件的处理。毛泽东说:“可以先斩后奏,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概念。先有工人组织这个事实,再有工人组织这个概念”,明确表示应该承认“工总司”。

安亭事件开了工矿企业的工人串连“造反”、“停产闹革命”的先例。此后,中央文革小组更加公开地煽动和支持工人造反,“工总司”的造反活动更加频繁,成为不久后轰动全国的夺权斗争——“一月革命”的导火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