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思想交锋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22   
分享到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鲜明地指出: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并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它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观点、新的结论,抛弃那些不再适合新情况的个别旧观点、旧结论。现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设置的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还没有被完全打破。对于这些禁区,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共产党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生动的实际生活,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作正面阐述,但实际上是从思想路线方面批判“两个凡是”的观点,并且触及盛行多年的思想僵化和个人崇拜现象。由于文章思想观点的鲜明和尖锐,以及文章发表的形式和声势,立即在党内外引起关注。

理论需要同实践相结合,真理要由社会实践来检验,本是哲学上常识性问题,但由于长期以来思想僵化的影响,这一常识性问题的提出却引来一系列责难。有的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在实际上提倡怀疑一切,是要检验和修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是错误的。有的人虽不反对文章的观点,却囿于多年来形成的思维习惯而看不清讨论这一问题的必要性,甚至担心开展这样的讨论会与中央的方针发生冲突,影响党内团结和社会安定。

1978年5月18日,在中央召开的部分宣传和新闻单位负责人会议上,这篇文章被指责为“实际上把矛头指向毛主席思想”。当天,各省主管宣传的负责同志还被告知: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不要以为《人民日报》转载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这种情况使《人民日报》等许多报刊在刊登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文章时,不能不面对巨大的压力。

但是,多数同志都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提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应当开展讨论。到5月底,全国先后有30多家报纸刊登了这篇文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党组还作出决定,支持并参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其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毛泽东早已多次阐述过。在1963年11月18日修改一篇文章时,他还亲笔加上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针对“两个凡是”方针,重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观点时,却被某些人视为“大逆不道”。这样,一场关系到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和争论必然要进一步展开,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