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花絮:
钱三强、钱学森、周扬谈我国科技事业和人才培养

作者:李永丰    发布时间:2013-01-25   
分享到 :

钱三强

十二大代表中增加了知识分子、各方面专家的比重,反映了开创新局面的历史特点。为国家尖端科学做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说,较之六十年代,我国科技力量有了新的壮大,目前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当前问题是如何加强科技战线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思想领导,改变那种各搞各的分散状况,把科技力量真正组织起来,有重点地进行技术攻关。他热切希望科技战线能够培养出大量的“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接班人,并对此充满信心。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听了胡耀邦的报告后,非常兴奋,增强了信心。他说:我很同意聂荣臻的看法,中国的知识分子不蠢,科学技术人员也不蠢。中国科技人员的勤奋努力,是世界同行公认的。我们前进的动力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不甘心落在人家的后面。他说自己从1955年回到祖国,27年来形成一个总看法:不管什么样的科学技术难题都难不住我们。我们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组织力量,集思广益,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发扬科学技术民主,所谓难题就解决了。原子弹、氢弹、卫星、导弹,不是都研制出来了吗?靠谁呢,靠我们自己。他也谈到,要更快地发展我国科技,还有机构体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才能使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大发展指日可待。

谈到发展科技,就要培养人才。靠谁去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呢?本根问题是教育。周扬对此体会颇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先谈了日本人重视教育的启示。然后谈到:“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对教育问题应该更加重视,也更有远见,这是一个战略问题。”针对我国教育经费较低一事,周扬说“应该调整物质和精神两种建设的关系。首先要有个恰当的比例。重视经建设是完全正确的,但不能因此轻视智力投资,没有长远眼光,就会反过来影响经济建设。”

话题转到知识分子政策,周扬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讲,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一个大政策。”他介绍了聂荣臻在1958年就想搞学位制而没有成功的事。现在,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今年给一批研究生受了博士、硕士学位,这在我国是破天荒的事。“学位制不仅是学术制度的一个变革,也是干部制度的一个变革。”干部“四化”中的知识化和专业化,“就是讲的学识、经验、智慧和才能。”

周扬谈到以往在知识分子工作上的经验教训。“我常想,为什么知识分子那么怀念周总理?他对知识分子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百般尊重和爱护。他在百忙之中关注着一个又一个有成就的,有缺点,有困难的,受挫折的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体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在知识分子眼里,他既是可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又是一个可以亲近可以信赖的朋友。”围绕知识分子问题,周扬还谈到过去的“"左"的东西不能简单归结于哪一个人,我们老一点的同志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制定和执行了某些"左"的东西。我自己也有不少错误,不论是30年代,还是建国以来,我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持批判态度。干革命总难免要犯错误,我们需要的不是忏悔,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周扬认为,对教育的看法实际就是对知识或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看法,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如果抱着一种虚无主义的观点,那是无法实现“四化”建设的。

摘自:李永丰:《开创新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