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共290人。华国锋在开幕会上宣布: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从明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同时审议通过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和1979、1980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纲领性讲话,实际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在中央工作会议充分讨论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全会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经过认真酝酿,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为中央委员;选举产生了由100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华国锋仍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但经过这次全会,就体现党的正确指导思想、决定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实际作用来看,邓小平实际上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12月22日,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公报指出:“全会认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全会决定,一定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全会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一步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且立即动员起来,鼓足干劲,群策群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在邓小平的领导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