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207团旧址(福建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1-3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

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澳柄宫革命旧址

◆澳柄宫革命旧址

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北宋,清代重建,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澳柄宫当时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白沙、庄边、新县、大洋4个乡镇辖区的总称)山区的必经之路。澳柄宫作为中共领导莆田革命据点,1926年莆田山区第一个中共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莆田巡视后,决定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主持军事工作,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黄琬到莆后,把各地分散的游击武装集中到澳柄、东度整编。8月中旬,黄琬、陈天章、王纪修等根据莆田总行委的统一部署,在白沙东泉圆通寺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第207团,团长黄琬,政委陈天章,战士50多人。随后,红军第207团和中共广业区委在澳柄宫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鼓动。

澳柄桥是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建的平梁石桥。红军第207团以澳柄宫为驻地,在澳柄桥头设立哨卡,与周围以澳柄支部为中心的7个老区革命基点村一道,共同组成革命斗争根据地。澳柄宫革命斗争在莆田革命史上誉称“四个第一”:创立了第一批乡农民协会,创建了第一批农村党支部、创办了第一期的列宁小学、创建了第一支工农红军游击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中特(工)委、莆田县工委驻地都曾设在澳柄。

 

红军207团旧址陈列馆

◆红军207团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澳柄宫后侧,系1999年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支持兴建的一座革命纪念馆。陈列馆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一层为陈列室,展出的有当年红军的枪炮、军号、梭镖、大刀、马灯、草鞋等文物,还有珍贵历史图片及史料。

红军第207团旧址于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2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