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纪念馆(海南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张云逸纪念馆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文清大道51号。

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曾用名张胜之,文昌市头苑上僚村人。1908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广州黄埔陆军小学第四期;1909年,在教官邓仲元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并担任攻打两广总督府的革命军炸弹队队长;1912年,进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23年,任广东军队许崇智部旅长,参加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斗;1925年,粤军编为国民革命军,张云逸随军参加第二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四军25师参谋长,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河南等战役;同年10月,经王之仁和廖乾五的介绍,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积极支持周士第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25师73团参加南昌起义,同年在领导经营琼崖计划失败后,随后又参加了广州起义。1929年,和邓小平一起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创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任军长,建立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率领红七军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同红20军会师,任赣江以西红军部队总指挥,配合中央红军第二次反“围剿”作战;11月,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2月,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兼作战局局长。不久,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参谋长兼司令部作战局局长。1933年“八一”建军节,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并参加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后,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代表身份与福建人民政府进行谈判。12月,任中共驻十九路军的军事联络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八军团参谋长、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央纵队先遣队司令员等职。1935年,协助刘伯承同志完成了突破乌江防线任务。1936年后,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1938年,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1940年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重建后新四军副军长兼二师师长,后兼任淮南军区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参与指挥淮海战役。1949年9月,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兼广西省委书记,后任广西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53年任中南局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2年,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中共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74年11月19日,在北京病逝。

1992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文昌县人民政府筹资兴建张云逸大将纪念馆,占地面积12亩。正门顶分双层,饰碧绿琉璃瓦,门楣正中镌刻着聂荣臻题写的“张云逸纪念馆”6个金色大字。庭院正中竖立张云逸身穿戎装的全身铜像,总高5米。基座正面镌刻彭真题写“张云逸大将”5个大字;基座背面镌刻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撰写的张云逸生平简介。铜像后有一个清水池,池上架一座石桥,石桥直通张云逸陈列馆。陈列馆有两层,建筑面积256.2平方米,钢筋水泥结构。陈列馆里展出张云逸在学生时代和各个革命时期的照片、图表、绘画152幅,书稿88件,实物48件,还有毛泽东、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命令、题词。陈列馆左侧建一座壁廊,壁廊上镌刻有薄一波、张爱萍、杨得志、肖克、杨成武、张劲夫等人的题词;右侧建一座接待室。庭院中还分别建有3座不同款式的凉亭,四周种植了许多塔柏、南洋杉、蒲葵、散尾葵、紫胶树、榕树。

张云逸纪念馆于2005年11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