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湖北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1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

鄂豫边区,虎踞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边区相继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和其它多处起义,仅大悟县内就爆发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暴动和宣化店起义。鄂豫边区纷纷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为创建红四方面军奠定了基础。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的领导下,在这里浴血奋战,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后,边区人民先后配合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又坚持了5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抗日战争时期,边区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李先念率领新四军第5师和鄂豫边区党委、行政公署移驻大悟山,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5师健儿战胜了敌伪顽的夹击、包围和经济封锁,取得了反“摩擦”、反“扫荡”斗争的节节胜利,先后歼灭了大量日伪军,开辟了以大悟山为中心的纵横千里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宣化店中原突围,打响了解放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胜利的序幕。

大悟县先后就有7万多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革命烈士8000多人。为纪念革命先烈,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遗志,197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大悟县修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1974年动工兴建,1984年11月落成。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1979年3月奠基,1984年11月落成。共占地1600平方米,碑身4米见方,高22.8米,全部用花岗岩石砌成。碑座西面,用黑色大理石凹刻着“鄂豫边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名,碑座东面,在大理石上刻写着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所撰写的碑文。碑座南北两面分别浮雕鄂豫边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前仆后继,抗击内外敌人的场面。纪念碑正面向西,碑身的东西两面,均用白色大理石镶砌着框牌。西面框牌上,放大镌刻着李先念的亲笔题词:“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东面框牌上,镌刻着徐向前的亲笔题词:“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们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纪念碑下建有40×40米的见方平台。纪念碑与纪念堂之间有191级水泥台阶相衔,使其形成整体结构,更加突现出纪念碑的巍峨雄姿。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1996年6月27日奠基,碑址平台1200平方米,长12米、高6.4米。纪念碑碑型为卧式形状的军事地图,以军事地图常见的包围与反包围的箭头和弧线为形象语言,表现了当时突围的实际情况。碑的正前面是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6月26日题写的“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碑名,背面镌刻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体中央连接两端的长弧体,表示国民党三十万大军对中国共产党中原军区的重围,上方三个大小不同的巨型箭头,象征中原部队从三个方面胜利突围,红色花岗岩碑座象征大悟这块红土地。整体碑型,既象一团火焰,又似一簇劲草,使人联想到革命篝火在燃烧,革命先烈如劲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革命先烈的精神将永世长存,激励后人奋发向上。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于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
中原突围烈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