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反对“邓、毛、谢、古”的斗争
矛头主要是针对毛泽东各项正确主张的?
1933年3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斗争,亦即反对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
邓小平当时任江西省会昌、寻邬、安远中心县委书记;毛泽覃曾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永丰、吉安、泰和中心县委书记;谢唯俊曾任赣西南特委委员、赣东特委书记、江西省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独立第五师师长;古柏曾任寻邬县委书记、寻邬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他们依据多年积累的斗争经验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分别发表过一些有利于反“围剿”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意见,抵制王明、博古等提出的“左”倾错误的做法。他们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广大农村发展,不赞成“向着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发展”;主张“坚壁清野”,“诱敌深入”消灭敌人,不赞成把敌人挡在根据地大门外、同敌人硬拼;主张群众武装、地方部队和中央红军都应得到发展,不赞成用削弱地方部队和群众武装的办法来扩大红军;认为根据地的中心区和边缘区的工作应加以区别,不能采取一样的办法。在土地分配问题上,他们仍坚持“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正确政策;关于行政工作及扩大红军、地方武装等工作,他们主张“由政府计划”,不应由党代替政府去做,等等。在这之前,即1931年11月初赣南会议前后,邓小平对中央领导工作中的一些错误即有过抵制;毛泽覃、谢唯俊、古柏曾批评坚持“左”倾错误的中央领导同志为“洋房子先生”,并针对某些人所谓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的说法,说过我们苏区的山上有马克思主义,倒是大城市产生了立三路线,等等。由于他们的正确意见是对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和政策的抵制,他们就被认为是“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被指责为“对革命悲观失望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对于四中全会后的新的中央领导表示极端不信任”。他们因此遭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3月下旬,苏区中央局直接召开会昌、寻邬、安远三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通过决议指责以邓小平为书记的中心县委执行了“纯粹的防御路线”即“罗明路线”,并批评江西省委反“纯粹防御路线”的斗争不深入。4月下旬,在中央局领导下,江西省委在全省开展所谓反“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这场斗争,实际上反对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对于反对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