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为什么任命李德
为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
有人以李德是苏军总参谋部派遣来华的情报人员为由,认为李德来中央苏区是假冒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许多当事人在回忆录中都肯定1933年李德来中央苏区时,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伍修权曾指出李德是一个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他在1933年被共产国际派到当时中央军事根据地担任军事顾问。周恩来、聂荣臻、王稼祥、李维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回忆录及有关的讲话文章中也一致肯定李德来苏区时的身份是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
李德在自述中,也屡次提到自己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1933年秋,李德刚到中央苏区,博古就将军事大权拱手交给李德。李德为自己开脱说:“虽然我再三提醒大家注意我的职务只是一个顾问,并无下达指示的权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产生了这种错误的印象,似乎我是具有极大全权的。”在遵义会议上,当毛泽东批判李德瞎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中央红军折损过半的严重损失时,李德辩解说:“一个外国顾问既没有下达指示的权力,又不懂中文,和外界又没有联系,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呢?”
国外的一些史学家也肯定李德来苏区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身份。美国的布兰科?拉兹齐和米洛拉德?德拉克维奇合编的《共产国际传记词典》,在李德的小传中谈到1933年李德前往中央苏区,到达瑞金。“他化名李德,和艾伯特?利斯特作为军事顾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应该特别提到的是李德于1974年逝世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在讣告中明确指出李德曾以共产国际顾问的身份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工作。在悼词中也肯定了李德1933年至1939年在华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
那么,李德为什么被共产国际任命为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当了政治局委员,控制了中央领导大权,“左”倾机会主义者第三次统治了中共中央的领导机关。王明、博古是典型的教条主义者,既缺乏实际斗争经验,又不注重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研究,只知道机械地照搬照抄共产国际的决议和苏联革命的经验,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搞“城市中心论”。尤其是博古,中央苏区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以后,自己又无经验,更无威望领导革命斗争,急需共产国际派遣带着“尚方宝剑”的“洋钦差”充当军事顾问,以便完全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顺利推行“左”倾教条主义主张。而李德恰好是一位最合适的人选。李德享有“西方街垒战专家”的称誉,又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才生,出任军事顾问,自然是“当之无愧”。李德这样一位既有实战经验,又有丰富军事理论知识的“街垒战专家”,被博古看中,应邀出任军事顾问,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李德之所以答应出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是因为他在上海的工作难于继续开展下去。李德来华的时间不长,又不懂中文,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搜集情报的工作做的并不顺利。李德自己抱怨说:“当我在上海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对中国政治状况和党内关系都没有足够的、清晰的了解,我所掌握的也只是一些残缺不全的,有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军事情报。”李德依靠每周一次去中共中央秘密办事处与博古、洛甫见面,从中得到大部分军事情报。现在临时中央因环境所迫,在上海呆不下去,被迫内迁中央苏区,可想而知,李德失去这一主要情报来源,工作难度将更大。这时,苏区总参谋部又派遣了弗雷德作为驻中国的战略情报军官,可以替李德的工作,因此,李德非常爽快地答应出任中共中央的军事顾问。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