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的苏军战略情报军官身份为什么长期被忽视?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3   
分享到 :

李德的苏军战略情报军官身份长期被忽略是有历史原因的。

首先,李德对苏军总参谋部情报部派遣他来中国至死保持缄默,是人们忽略他在华战略情报军官身份的原因之一。1939年李德返回莫斯科后,共产国际纪律检查委员会审查和处理了李德的问题,并作了结论。李德被劝告对中国的经历和观察保持沉默,被禁止过问中国的问题。李德严格地执行了这一指示。李德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未透露由苏军总参谋部派遣来华的事实。李德谈到1932年来华时,只是含糊地说:1932年春,我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接着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往中国。粗略地说,我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双重斗争中,担任军事顾问。李德在这段开场白中,对自己的最初身份只字不提。他还略去了在中国期间与苏军派遣的哈尔滨、上海秘密情报机构之间的一切联系,及自己的做情报工作的经历。正因为李德保持沉默,在回忆录中未明确谈到由苏军总参谋部派遣来华的史实,以致于长期以来我们不清楚1932年春他来华的战略情报军官的身份,而误认为1932年至1939年他在华的身份自始至终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

其次,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回忆录中的相关记述的不正确理解和推论,也是人们忽略李德来华身份的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回忆录、讲话和文章中提到过: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于1933年9月到达中央苏区。人们以李德来苏区的身份,想当然地推断1932年初李德的来华也是同样的身份。这种简单的推论,以讹传讹,致使史学界形成了对李德来华身份的错误定论。有些回忆录谈到李德来华初期的身份不够明确,也给这种错误的推论予以印证。

其三,李德在华工作七年,其中有六年是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活动,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痕迹,这也是人们忽略他第一个身份的原因。1933年秋,李德刚到中央苏区,博古就拱手将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交给李德,李德也不谦让,以短促突击战术作指导,指挥了旷日持久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李德是制定长征计划和长征初期指挥中央红军的“三人团”成员之一。由于李德的错误指挥,使红军在突破湘江之后,全军由8万减少到3万人。李德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长征初期中央红军遭受的严重损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他的名字被写入遵义会议的决议,受到严厉地批评。李德还是唯一走完二万五千里征途的西方人,后来又出任著名的抗日军政大学的教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回忆录中无一例外地提到这个具有神话般传奇色彩的人物。李德被冠以“独立房子”的主人,红都的“太上皇”,“图上作业的指挥家”的雅号。国外的一些文章介绍李德时,也主要谈到李德作为军事顾问在华的活动。由于李德在华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大事件相联系,而1932年李德在华从事情报工作既秘密,成绩又不显著,以致于被忽视,很容易让人产生他自始至终都是共产国际派遣来华的军事顾问的错觉。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