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红军第二、四方面军北上甘南
为三支主力红军会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9   
分享到 :

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克服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后,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开始了北上甘南的行动。当时,红四方面军编为左、中、右三个纵队,分别从甘孜、炉霍、绥靖出发。左纵队由朱德率领,经东谷、西青寺、阿坝向包座、班佑前进;中央纵队由徐向前率领,经壤塘、查理寺、毛儿盖向包座前进;右纵队由董振堂率领,经卓克基、马塘向毛儿盖、包座前进。红二方面军组成两个梯队,先后由甘孜出发,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经西青寺、阿坝、包座向哈达铺前进。在北上途中,必须通过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松潘草地。红军进入草地后,粮食十分缺乏,朱德亲自带领红军战士挖野菜、摘野果充饥。广大指战员以坚强的革命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通过了茫茫数百里的草地,于8月上旬胜利到达班佑、包座地区。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极为关怀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于7月13日、7月22日、8月1日和8月3日,四次电示红二、红四方面军,北出草地后应迅速出至甘南“达到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合。”

中共西北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8月上旬开始行动,到9月中旬,经过岷洮西战役和成徽两康等战役先后攻占了甘南的一些地区和县城,使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南地区初步站住了脚,在战略转移中获得了一个休整的时机。

与此同时,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和第十五军团于8月底由豫旺堡、同心城、黑城镇地区出发南下,以策应二、四方面军北上行动。

这样,红一方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就形成了南北呼应、夹击敌人的有利态势,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造成了有利条件。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