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作十六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大决定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怎样形成和产生的呢?
1989年6月16日,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前,在酝酿组成新的中央领导班子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新老领导集体实行交接的关键时候,邓小平在会见中央几位主要负责同志时说:“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 从这时起,如何搞好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就成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最关注的两大问题之一,也是他们“夜不能寐”的问题。
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着眼于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保证中国能够取得更加主动的地位,全会集中地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客观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继续进行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决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任务,并确定了党建的总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党要依法领导和依法执政。《决定》强调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即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必须联系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必须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提出党的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等;提出要抓紧对年青干部的培养和锻炼,加强对广大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等。此后,中共中央又出台了一系列条例和规定,具体落实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要靠法制来保证。进行规制立范等重要工作。党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2000年,人类即将进入新的世纪。面对着21世纪初进入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美国霸权主义思维膨胀等,给世界格局和国际政治关系带来了新的变数。导致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错综复杂,以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包括军事和文化在内的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其次,中国现代化建设正在发生深刻的重大变化。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完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再次,中国共产党本身正在发生着深刻而重大的变化。党经过50多年执政和20多年改革开放的锻炼和考验,党员的数量增加几千万、构成也发生着变化,党员文化素质提高,同时也发生着其它诸如观念、理想等变化。与此同时,党所领导的人民群众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载体的青年一代,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方式、社会环境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中国加入WTO、互联网的普及而发生着并还将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怎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以继续推进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向更宏伟的目标前进?
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集中精力下大功夫研究党的建设。他们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世界上一些政党的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分析总结,还仔细研读了马克思主义一些重要著作和我们党的历史文献,集中全党智慧,回答了实践和时代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出席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后, 21至25日,他到深圳、顺德、广州市进行调研,他根据中组部在30万中共党员抽样调查“理想信念”中得出的结果,所到之处都亲自问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理想信念”问题,他们的回答,引起总书记更深入的思考。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论述,即“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地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来深入思考这个重大问题。” 但当时并没引起足够注意。5月他又在考察江苏、浙江和上海期间再次强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月22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指出:“‘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是解决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力的行动指南。”
随后,在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8月31日,江泽民到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发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讲话。强调:“ 七一讲话,贯穿了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重要讲话,江泽民再次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特别是在中共十六大上,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次进行了阐述,大会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认为:这对于保证我们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共十六大还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全党必须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总之,正如江泽民所说:“‘三个代表’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我们十三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开拓的结果。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要始终做到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三个代表”。这既是十三年来党和国家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也是我们继续开拓创新的行动指针。”
(陈述:《世纪盛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