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泽东为什么要亲自
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出席莫斯科会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09   
分享到 :

1957年毛泽东访苏时对中国留学生讲话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虽然当上苏共中央总书记,但他的地位还不巩固。1956年和1957年,赫鲁晓夫的日子不好过。赫鲁晓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两大举世震惊的行动:首先,1956年2月,他在苏共二十大上大反斯大林,借以动摇斯大林留下来的政治遗产,树立自己的权威。结果事与愿违,却引发了波兰、匈牙利事件,使大批原本拥护苏联的世界和平人士大为不满,这自然影响了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其次,1957年6月22日至29日,赫鲁晓夫召开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把马林科夫等人打成“反党集团”,将他们逐出苏共中央主席团。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稳固自己的地位,赫鲁晓夫迫切需要毛泽东的支持。7月5日,赫鲁晓夫派米高扬来中国。不巧,毛泽东当时在杭州,于是,米高扬又马不停蹄地直奔西子湖畔。见到毛泽东后,米高扬向他详细介绍了苏共中央全会经过,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支持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毛泽东答应了米高扬的要求,并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的形式对赫鲁晓夫给予了支持。

毛泽东之所以支持赫鲁晓夫,是因为赫鲁晓夫上台后在发展中苏友谊方面采取了较为积极的态度。1954年9月,赫鲁晓夫访华时主动提出增加15个援华项目,使苏联援华的项目总数由原来的141个增加到156个。此外,赫鲁晓夫还把苏联创办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石油公司、中苏造船公司和中苏民用航空公司等四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全部转让给中国,并且同中国签订了52亿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所以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执行的政策对中国比较有利。

赫鲁晓夫在援助中国问题上显得如此大度,无非是想得到毛泽东的支持。毛泽东对赫鲁晓夫在中苏关系上所表现的积极态度很满意,所以也愿意继续支持他。毛泽东在概括当时中苏关系的状况时说:“目前苏联需要中国的支持,中国需要苏联的帮助。”在毛泽东看来,赫鲁晓夫很会给自己出难题,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人”,所以“应当给他相应的帮助。”为此,毛泽东采取了一项重大行动,决定亲自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活动,以支持赫鲁晓夫。

1957年11月2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在北京南苑机场,毛泽东信步登上飞往苏联的大型客机,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也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