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至11月毛泽东为什么接见红卫兵?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7-16   
分享到 :

毛泽东接见红卫兵

红卫兵组织于1966年5月底成立后,因符合“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需要,所以从1966年夏秋起迅速发展起来。8月1日,毛泽东致信清华附中红卫兵,表示对红卫兵“造反”精神的热烈支持。

8月18日,首都举行有百万人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身着绿军装,首次在天安门接见来自全国各地到北京串连的红卫兵。毛泽东接受了一个红卫兵给他戴上的“红卫兵”袖章,表明他对红卫兵的支持。会上,他对林彪说:“这个运动规模很大,确实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对全国人民的思想革命化有很大的意义。”林彪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我们坚决地支持你们敢闯、敢干、敢革命、敢造反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这次接见对红卫兵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此后,红卫兵组织在北京和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并迅速发展,各省市的红卫兵也纷纷来北京要求见毛泽东,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大串联,红卫兵上京乘火车不需要买车票。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出于发动群众的需要,又于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10月18日、11月3日、11月10日、11月26日分别接见了红卫兵、学生、教师。在这八次接见中,外地共有1100多万人来到北京。为解决这个大串联的需要,中央调集了大批的物资,有吃的,也有穿的和用的,特别是交通的问题,从不少省市调公共汽车进京,负责运输。当时北京的马路上,跑着外省市调来的公共汽车,以应付潮水般涌向北京要求毛泽东接见的红卫兵。

9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组织外地师生到北京参观学习“文化大革命”运动。通知规定:从9月6日起,分期分批来京参观、学习,相互支援、交流革命经验,来京参观一律免费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中开支。于是,很快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大串联,其中有不少人借机跑了全国许多地方。

红卫兵、革命群众进行大串联,以及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加剧了全国大动乱的气氛,增加了国家不必要的开支。全国的学生运动在9月有了更大规模的开展。10月13日,毛泽东对外地来京串联的革命师生作了如下批示:下次接见,采取阅兵式的办法,不管多少人,解放军要统统包下来。由军队负责将外地来京的师生,按解放军的编制,编组成班、排、连、营、团、师,编好后进行训练。学习政治,学习解放军,学习林彪和周恩来的讲话,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解放军的三八作风,学习编队队形,学习队列基本动作,学习步法,每个人都要学会“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子,使外地师生有秩序地接受检阅。经过训练,把解放军的光荣传统,三八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带到全国各地去。

毛泽东八次接见红卫兵是出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需要,其规模是空前的。这样的大串联,不仅加重了全国的动乱,而且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不少人来到北京后,一连几个月不回去。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1000个为什么》

韩广富 曹希岭 主编

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