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8-06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
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

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县溪镇。

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坐东朝西,由门楼、两栋斋舍、讲堂四部分构成,建筑物沿纵轴方向依次排列在一条轴线上,由正中一条通廊串联成一个整体,四周砌青砖作护墙。系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和最大的现存书院之一。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最初目标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蒙受重大损失,从初期的8郾6万余人锐减至3万多人。早在湘江战役之前,蒋介石察觉了中央红军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1934年11月17日蒋介石“南昌行营”发布了《湘水以西区域“剿匪”计划大纲》。其意图在于防止中央红军实现与“贺、萧合股之目的”与“长驱入黔”的可能。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即令各路追剿军和湘、桂、黔军阀进行新的围堵。12月10日,当中央红军行进在湘、桂边境的越城岭时,数十万敌军已抢先在通道以北进入阵地,并分兵尾追。广西李宗仁、白崇禧在红军出桂北后,将夏威部、廖磊部编为第1追击队和第2追击队,分别由广西尾追,并经龙胜、古宜抄袭红军侧面,防护柳江上游,以断红军南下之路,贵州内地则黔军兵力较少,装备又差,防务也很空虚。当时敌我态势是:通道北面之敌为红军五至六倍,南面之敌为红军两倍;西面之敌为红军的十分之一,如果中央红军继续按原计划北上湘西,势必落入强敌的虎口之中,有全面覆灭的危险。如果南下广西,有五六万桂军堵截,且深入桂省,并非中央红军的战略目标。因此,红军唯一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只有转兵西进,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而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等人不顾红军的损失及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在这关系到中国革命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负责人于1934年12月12日,在通道县老县城的县溪召开了一次临时的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讨论红军当前迫在眉睫的行军路线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军委副主席、总政委周恩来,中革军委主席、总司令朱德,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中央总书记秦邦宪(博古),国际共产主义军事顾问李德。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会上,博古、李德仍坚持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长征以来第一次有在会议上发言机会的毛泽东,在分析敌我当前形势后,提出了放弃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主张。与会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转向的方针。博古也不得不在口头上表示同意向贵州进军。最后形成了会议决定。这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军事问题上有了发言权,也是最高“三人团”第一次接受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会后,19时半,以军委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13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西进,把几十万敌军抛在湘西南地区,使蒋介石在湘西消灭红军的企图彻底破灭。通道会议作出“通道转兵”的决策为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奠定了基础。为纪念这一重要事件,湖南将当年红军活动地恭城书院作为纪念设施加以保护利用。

通道会议和通道转兵纪念地(恭城书院)于2002年5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2月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恭城书院二层连廊
恭城书院二层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