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的“赵占魁运动”

作者:杨长春    发布时间:2013-10-23   
分享到 :

赵占魁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特等劳动英雄。党中央、毛主席曾号召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工厂企业职工“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赵占魁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的事迹曾名扬国内外。在他的带动下,陕甘宁边区广大职工提高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觉悟,发展了工业生产,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1938年10月,我于中央党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筹委会,在张浩领导下工作,同时在抗大二大队(职工大队)一队学习并兼任抗大二大队的联络员。赵占魁当时在二大队三队学习,是我们重点了解对象。1939年3月,我同赵占魁一起调到工人学校,他在建设队学习、生产,我在组织科任科长。同年6月,赵占魁又调到边区农具厂工作。我因曾搞过兵工生产,当1942年边区农具厂扩建为温家沟兵工厂时,被派往兵工厂任厂办公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因此,我对赵占魁同志十分熟悉,现将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赵占魁运动”的情况作一些回忆。

在党的培养下成长

赵占魁出生在山西定襄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2岁时就同两个哥哥一起当雇工,到十六七岁时他学会了打铁,在太原铜元厂当过壮工,近30岁时又到兵工厂当翻砂工,后来被工厂裁减,到同浦铁路介休车站当铁匠。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寇占据了同浦铁路,赵占魁流亡到了西安。1938年初,安吴堡青训班招收有志抗战的职工,他报名来到设在陕西泾阳县云阳镇的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学习。同年5月,他随职工大队到延安,在抗大二大队学习。

赵占魁起初的目的是找活干,当他和从同浦铁路同来的崔锁贵一起领到了抗大发给他们的军衣军帽时,以为是叫他们去当兵,便非常伤感地说:“人家都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过去打铁打钉的事让咱们摊上了,如今来到延安,没想到还让我们这40开外的人当兵!”他们认为自己命苦,甚至想离开抗大另找工做。这件事让当时中共中央职工运动筹委会负责人兼任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长的张浩知道了,便找他俩谈话,耐心地对他们说:旧社会,我们工人是为了谋生打铁,当牛作马。延安是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是工人的家。这里穿军衣的都是工人、农民和学生,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是为了不当亡国奴而努力抗战,这和旧社会为官僚资本家当兵卖命完全不同。他还说,到延安参加革命的是有觉悟的工农,是新社会的主人,旧社会说的那两句话应当改为;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你们现在穿上军衣,在抗大学习文化、政治、军事,毕业后将根据工作需要和你们的特长分配工作,如到兵工厂去修造枪炮,这也是抗战的需要。抗战胜利后,还要建设新中国,工人阶级要成为工厂和国家的主人。张浩说服了他们安心在抗大学习。这一年的12月,他们两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初,党中央在延安东郊桥儿沟成立了工人学校,由张浩兼任校长。抗大职工大队的大部分职工调到了工人学校。工人学校组成了以技术工人为主的建设队,其中有纺毛、印刷、肥皂、制鞋等生产组,赵占魁和崔锁贵等组成了烘炉组。他们自己动手修炉子、安风箱,很快就打出了镢头、锄头、铁勺、铁铲等用具,解决了农业生产、教学和生活的需要。

1939年6月,赵占魁和崔锁贵被分配到边区农具厂工作。临行前,张浩又找他俩谈话,语重心长地说:咱们是老熟人了,现在调你们去边区农具厂,你们一定要以厂为家,要把这个家当好。你们已经是共产党员了,是受过教育的工人干部,但不能把这些当成金字招牌,要做实际行动的模范。你们首先要坚持参加生产、管理生产,把工厂的生产和生活搞好,要做到名副其实的为工厂当家做主。这些话给赵占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后来经常感慨地说:我在工作上做出些成绩,都是党的培养和张浩教导的结果。

赵占魁在农具厂,先当化铁工,后来担任了翻砂股股长。他不论大事小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都以极大的热忱努力干好。由于他以厂为家,艰苦创业,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成绩卓著,多次被评为本厂和边区的模范工人和“特级劳模”。1943年他被选为代表工人的参议员,出席了边区参议会,1945年出席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1948年夏天,赵占魁作为西北工会代表团成员出席了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由于他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劳动模范,影响很大,新华社曾专门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工人向他学习。此后,赵占魁多次被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还是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劳动部副部长,西北总工会和陕西省总工会副主席,为我国的工人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温家沟兵工厂

1941年到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待阶段,日寇集中主要兵力对我党领导的敌后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也加紧反共活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我党我军面临极大困难。为了坚持抗战,党个央、毛主席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这时,中央决定将原边区农具厂与原来红军的兵工厂、陕北红军修械所、延安何家岔的枪厂、安塞茶坊的手榴弹厂合并,扩建为延安温家沟兵工厂。兵工厂当时的任务很重,要承担复装子弹,制造手榴弹、掷弹筒,修理枪炮等任务,而工厂的设备又极其简陋。兵工厂由于是几个工厂合并起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的是老红军,有的是从敌占区沈阳、巩县、太原兵工厂来的,有的来自各抗日根据地,有的来自大后方,还有的是海外归来的华侨。大家的思想觉悟和生活习惯都不相同,但绝大多数职工能够为了抗战大局,艰苦奋斗,不计报酬,服从分配,为抗战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赵占魁就是具有工人阶级主人翁态度和先进思想的典型代表。

当时为了适应战争需要,上级决定把刚合并到兵工厂的原茶坊手榴弹厂迁往黄河边的葭县去,那里接近前线,既可减少运输又便于分散机动。可是当时担任厂工会主任的狄建德却不顾大局,利用修改集体合同的机会提出无理要求,煽动部分职工闹事,致使工厂中一些职工思想混乱,严重影响了支援前方作战的生产任务。这时,赵占魁与那些闹事的人截然不同,他带领工人按时上班坚持生产,给青年工人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主动团结那些跟狄建德跑的落后分子。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邓发派李劼伯和边区总工会章萍等到兵工厂深入调查研究,处理问题,及时表扬了赵占魁的主人翁思想,批判了狄建德的落后思想,并对其做了组织处理,使广大职工提高了觉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手榴弹厂由梁平带领顺利地迁往葭县,延安温家沟兵工厂也稳定下来,逐步扩大了生产。

为了加快和扩大军工生产,上级领导机关非常重视兵工厂的工作,扩充了职工队伍,加强了材料的供应,加强了行政技术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从中央机关、学校、部队抽调了一批干部到兵工厂工作。任命徐驰、汤钦训为正副厂长,许云峰、王立为工务科长,罗坦为总务科长。工科大学生佟浪、徐继刚、萧淦、余侠平,以及李震、陈传标、杨硕昆等专业人员都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此外还从党校、抗大、工人学校的学员中选调了一些干部,从胶东、晋东南来的一批青年充实了工人队伍。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派章智、梁平、骆鹤士和我到兵工厂加强了党务等各部门的工作,由我兼任支部书记。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军工局、边区总工会的领导下,兵工厂的领导和党组织收集和总结了赵占魁爱厂如家、艰苦创业的主人翁精神与模范事迹,逐步开展了向赵占魁学习的群众运动。

赵占魁的模范事迹和赵占魁运动的开展

延安《解放日报》等报刊先后报道了许多赵占魁的模范事迹,这些事迹给人感触最深的是:他以实际行动坚持抗战到底的大方向,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艰苦创业,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始终如一。

赵占魁以厂为家,具有新的主人翁劳动态度。他多年如一日,坚持早上班、晚下班,没有假日,有时还连续上两个班甚至三个班。他长期安心干最苦最脏最累的活。他常在上千度高温的化铁炉旁工作,终日汗流浃背,还得穿上湿棉袄代替石棉工作服。日晒火烤把他的脸变成了紫黑色,他从不叫苦叫累。有一次,他左手指受伤,医生要他休息,他仍坚持用一只手干活。有一次,一个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打翻了铁水,他为了抢救别人被烫成重伤,住进了医院。他把上级和老乡慰问他的食品送给别的病号,自己刚能下床就拄着拐杖上班。他说:“前方战士打鬼子流血牺牲,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伤没什么了不起。”

赵占魁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用心钻研技术,能虚心向大学生、技术人员求教,并经常主动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例如他曾建议用大飞轮带动的鼓风机代替人力拉的大风箱,后来又改为用汽车发动机烧木炭来带动鼓风机,解决了当时生产上的大问题。

赵占魁以身作则,努力培养育年工人。他培养教育人的特点,一是凡是叫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二是在生产上以及生活上,随时帮助青年,并且诚恳、耐心、从不训斥。有的青年工人怕苦怕累不安心,他就带头苦干,教育青年工人树立为了抗战胜利,为工人求解放的信念。他手把手地教育年学技术,告诫他们节约。一个青年因嫌熔炉太烤用凉水浇身以致感冒,他就为他找医生治疗,并亲自送水送饭,关怀备至。因此青年工人都很尊重他,愿意向他请教,说他是亲如兄长的好师傅。不少后进青年在他教育下变为先进。

赵占魁担任工会生活劳保委员、伙食委员会主任和农业生产指导员,关心改善职工的伙食,经常征求职工对伙食的意见,利用业余时间帮食堂干活、研究改进伙食的办法。他还抽空指导养猪、种菜。他很注意搞好工厂和附近农民的关系,他常用自己节余的钱帮助农业合作社发展生产,逢年过节请乡亲们来工厂看文艺演出,组织工农联欢。他在调解附近农村发生的民事纠纷方面很有些名气,附近大人小孩没有不知道他的。他说;“我是参议员,应当为大家多做点事。”

赵占魁在荣誉面前谦虚谨慎,从不骄傲。他常说;“这都是党的教导和大家努力的结果,自己为工农大众做点事是应当的。”

赵占魁的事迹都不是什么非常惊人的事,但他确实是“寓共产主义精神于平凡的工作中”。他也有弱点,如文化水平低,开会不积极发言,缺乏斗争经验等,但他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制订出个人计划,提出改进措施。

兵工厂的党、政领导和工会总结和宣传了赵占魁的模范事迹。他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确实值得大家学习,而且人人都可以学习。向赵占魁学习的群众运动首先在他所在的班、股,进而在全厂逐步开展起来。军工局、边区总工会、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也都相继发出号召,在延安和全边区的职工中开展赵占魁运动,并派干部到中央印刷厂、茶坊机器厂、延安被服厂等工厂广泛宣传赵占魁的模范事迹,组织推动开展赵占魁运动。1942年9月11日,边区总工会正式发出《关于开展赵占魁运动的通知》。同年12月,毛主席发出指示:“应改善职工会的工作,发展赵占魁运动于各工厂。”《解放日报》记者穆青、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以及鲁迅艺术学院的作家、诗人们纷纷来兵工厂采访,编写了“学老赵、唱老赵,老赵是工人的好代表”等歌曲和文艺节目,在边区广泛宣传赵占魁的事迹。从此,全边区各公营工厂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学习赵占魁运动。

1943年初,邓发在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召开座谈会,请兵工厂的党、政、工会干部以及赵占魁本人参加,分析了赵占魁运动开展的情况,讨论制订了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这个运动的措施。邓发指出;“开展赵占魁运动就好比开动一部机器,所有的部件、各个环节都要动起来,行政管理部门、技术部门、生活部门、党支部、工会、青年等都要动起来,既要抓生产技术,又要搞好生活,生产才能持续地发展。”会后,兵工厂的各车间、各部门以及党群组织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制定了进一步开展赵占魁运动的计划。厂领导先帮赵占魁制订了生产和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具体计划,然后带动全厂职工制订出向赵占魁学习的计划,并在全厂公布,以便相互监督。从此,赵占魁运动在兵工厂更深入扎实地开展起来。

1943年4月,赵占魁和兵工厂工会向边区各工厂发出挑战书,各工厂纷纷响应。接着,党中央号召各抗日报据地公营企业的职工都要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各根据地也先后掀起了学习赵占魁运动的热潮。同年7月,邓发到兵工厂蹲点调查研究,检查深入开展学习赵占魁运动以及落实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座谈会精神的情况,帮助赵占魁修订了个人计划,进一步总结了赵占魁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劳动模范的基本标准,并把生产数量和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为使赵占魁运动全面持久地开展,提供了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经验很快传播到全边区以及各抗日根据地,推动了赵占魁运动持续不断地深入发展。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