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亭、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贺州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7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分享到 :
省工委旧址纪念亭
省工委旧址纪念亭

位于钟山县燕塘镇合群村委会白沙井村南侧。为铭记省工委在钟山县从事革命活动的业绩,教育全县各族人民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中共钟山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旧址东南10余米处修建八角形重檐攒尖顶“省工委旧址纪念亭”,亭内正中立正方形黑色花岗岩纪念碑,占地总面积约13平方米;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在马头山岩面向西北,洞口距地面约30米,洞宽11.9米,长18.6米,洞内面积约221平方米。2006年10月,该两纪念亭被广西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列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2年7月9日,国民党顽固派在桂林制造了震惊广西的“七九”反共事件,中共广西省工委副书记苏蔓、妇女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女)、中共南方工委特别交通员张海萍(女)被捕牺牲,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逮捕。在这危急关头,省工委书记钱兴不顾个人安危,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抵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和屠杀,迅速组织全省党组织和党员紧急转移撤退。同年10月,钱兴经周密分析、比较,将省工委机关转移到党的组织条件和群众基础比较好的英家乡(今清塘镇英家村),在中共英家特支书记张赞周的掩护和协助下,在白沙井村后的桐油林中搭建茅棚,建立新的省工委机关,钱兴偕夫人邹冰(省工委秘书)母子以难民身份为掩护,继续艰苦地领导和指挥全广西地下党组织的斗争。

省工委在桂东隐蔽时期主要工作有:

一是重建省工委机关及恢复各地党组织 。省工委转移到英家后,坚决按照党中央“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白区工作十六字方针,严格按照“三勤三化”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为尽快加强省工委的领导力量,保证省工委工作的正常运行,钱兴先后从桂林、柳州等地将黄嘉(任中共桂东地区特派员)、庄炎林(任省工委交通员)、肖雷(任省工委交通员、中共英家特支副书记)、吴赞之(任省工委机关工作员)、韦立仁(任中共桂东地区交通员)等同志转移到英家工作,重新建立了相对稳固的中共广西省党组织的指挥中心。

1943年2月,钱兴、庄炎林、肖雷、王家纪等分头到桂中、桂南、桂北和怀集等县,寻找联络“七九”事件后分散隐蔽的党员,重新建立党组织关系,整顿和建立新的交通联络点,迅速恢复了省工委同各地党组织的联系。为了省工委在桂东地区活动的安全,黄嘉受命对桂东11个县的党组织先后作了调整,先后建立古城支部、荔(浦)蒙(山)修(仁)特别支部、贺县特别支部,将恭城县党支部、怀集县党支部改为特支;调整和健全英家特支,任命张赞周为书记,肖雷为副书记,特支下设英家支部、英家农村支部和英家小学支部(1944年2月增设);昭平、富川两县的党组织由钱兴直接领导。经过调整,各县党组织都有所加强,形成了以省工委为中心、桂东地区各基层党组织为支柱的格局,建立健全了保障省工委机关的安全体系。为了确保党组织的安全,各地前来汇报、请示工作的同志,必须先找到张赞周,对上联络符号后再由张安排与钱兴见面,这些同志均安排在白沙井村附近的马头山山腰的岩洞内住宿,由张赞周和妻子何秀清负责送饭。省工委在英家的几年时间里,这小小的岩洞接待了数以百计的我党同志,此岩洞被誉为省工委机关的秘密“招待所”。

在钱兴的直接指挥下,省工委不但保存了全省地下党力量,各地党组织得到了恢复,还新建了一批党的组织。到1944年底,全省党员总数已恢复到“七九”事件前的900多人,建立了4个县委、17个县特支,另有近十个县、市新建了三十多个支部。

二是印发文告揭露敌人,教育和鼓舞同志。省工委被破坏后,国民党桂系当局继续疯狂破坏中共党组织和搜捕中共党员,接连制造了玉林“一·一三”、南宁“一·一五”事件。面对疯狂的敌人,钱兴沉着坚定、从容对敌。1943年1至2月,钱兴先后指示肖雷、林为鋆在邓村的北帝庙,秘密刻印《为反对顽固反共分子继续摧残告广西当局暨各界父老书》《为反对顽固反共分子继续摧残告全体同志书》,以“中共桂委”的名义散发到全省各地,向各界人士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和残酷迫害共产党人的事实真相;号召全体党员学习苏蔓、罗文坤、张海萍3位同志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反对叛党变节的罪恶行径。两文告既揭露了敌人的罪行,又教育和鼓舞了同志。

三是克服困难,生产自救。省工委同上级组织失去联系后,经费十分困难,生存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得到英家特支党员接济的同时,他们积极进行生产自救。1943年9月,钱兴夫妇和吴赞之以一家人的名义,利用“难民”的身份,把省工委机关转移到牛垌,同莫晚叔等难民一起,开荒种地、割草烧石灰,进行更艰苦更隐密的地下革命工作。

初到牛垌时,他们的生活极端困难,有时整天吃不上一粒米,经常以野菜充饥。一件破大衣,一床破毯子,一双草鞋就过一个冬天。经过艰辛的劳动,用烧出的石灰换回稻谷和其他生活用品。吴赞之经常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为党筹集活动经费;庄炎林两次回香港变卖家产,把所得的全部资金交给党组织;当庙祝的肖雷靠初一、十五收点香米度日,其他党员靠帮别人打短工维持生活。在极其艰苦险恶的环境下,中共广西省工委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艰苦磨练,转移、撤退到农村的党员终于站稳了脚跟,隐蔽了下来,使党组织更深地扎根于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之中。

四是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省工委在“七九”事件中遭到严重破坏后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中断,为尽快将广西党组织的情况报告党中央,钱兴想方设法恢复同上级的联系。1943年春,钱兴通过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秘密党员张兆汉的联系和中共桂林统战委员会书记李亚群的协助,与南方局取得了间接的联系。1945年10月上旬,钱兴偕交通员庄炎林从英家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到达重庆,向中共南方局领导汇报了广西省工委自“南委事件”以来的工作,接受南方局的严格审查。南方局领导王若飞在听取汇报后说:“广西省工委几年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坚持党的红旗不倒,这是难能可贵的。”肯定了广西省工委的工作,并同意把广西党组织的关系转给华南分局。从此,历尽艰难困苦的广西省工委终于同党中央取得了直接的联系,重新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

五是领导和推动全省各地抗日游击斗争 。1944年,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同年7月,省工委为贯彻南方局关于“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放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于8月作出了“一切为了建立抗日武装”和“一切为了发展游击战争”的抗日武装斗争决定,即《八月决定》。在省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桂东北人民抗日纵队临阳联队、全灌抗日游击队,柳北地区的融县抗日挺进队、柳江青年抗日挺进队等一支支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建立起来;钦廉四属抗日武装起义、桂东南地区抗日武装起义全面爆发。在众多人民抗日武装中,最著名的是由钱兴直接领导,以黎禹章为队长、黄嘉为政委、肖雷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桂东北人民抗日纵队——临阳联队。临阳联队按照八路军、新四军的制度组建,有2个大队、6个中队和1个民运队。他们战斗在漓江两岸的灵川、临桂、阳朔、荔浦、平乐、恭城等县,建立了兴坪区政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了临阳抗日根据地。共对敌作战11次,毙伤日寇30多人,俘虏顽军40多人,缴获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长短枪250多支,击沉日军运粮船4艘,击溃敌伪船队3支。1945年夏,日本侵略军撤退,国民党顽固派趁机调集主力围剿临阳联队,妄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这支抗日武装。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广西省工委将临阳联队化整为零,保存实力,分批撤到桂东、桂北地区,继续坚持斗争。

在日军第二次入侵广西期间,由省工委组织领导或中共党员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抗日武装,共有20多支约2000余人,他们活跃在广西二十多个县,共打死打伤日、伪军约1000人,击沉敌船60艘,缴获各种枪械数百支、弹药二万余发及大批军用物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广西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是运筹帷幄,制定全省武装起义斗争的战略决策 。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开展国民党统治区农村游击战争、配合解放大军正面战场作战的指示,省工委书记钱兴,在英家制订了广西武装起义斗争的战略决策,并做好会议内容准备,于1947年4月初从英家出发到横县,4月7日至14日在陶圩乡六秀村,主持召开了全省各地区党组织负责人会议(史称横县会议)。钱兴在会上作了《一切为着准备武装起义而斗争》的政治报告,会议制定了“积极准备武装起义,广泛发动游击战争,创造游击根据地,摧毁反动政权,建立新解放区”的总方针、总任务,做出了在全省举行武装起义斗争的决定,并对全省的武装起义做出了具体部署。中共广西省工委横县会议的战略决策,是广西地下党实现工作重点由地下斗争转为公开武装斗争的战略转变,把广西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省工委在钟山英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斗争,坚持党的红旗不倒,保存和挽救了广西地下党组织,恢复了与党中央的直接联系,领导和推动广西各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制定了全广西武装起义斗争的战略决策,做出了在全省举行武装起义斗争的决定,为解放广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全省的革命斗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
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
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全景
省工委机关“招待所”旧址纪念亭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