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中南海外特大爆炸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资料照片
1950年夏天,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就在会议期间,突听两声巨响震天,矿药厂神秘爆炸。人民警察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拨开重重迷雾,终于使爆炸案真相大白。
神秘爆炸,震惊中外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6月14日下午4时许,会议正在热烈地讨论,从中南海外东侧远处突然传来两声巨响。
两声巨响震耳欲聋,使平和的会场泛起了层层涟漪。毛泽东朝全场扫视了一眼,微微一笑,道:“请同志们继续发言。”
坐在毛泽东身旁的周恩来,听到爆炸声后,略一思索,便飞快地在一张纸上写下一行字,递给一名工作人员。很快,工作人员同样以纸条形式向周恩来作了汇报:4时20分,辅华合记矿药厂发生大爆炸,伤亡情况及爆炸原因不详;公安、消防人员正在现场抢救。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两声爆炸通过各种途径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外界的各种猜测,给喜气洋洋的北京城罩上了一层阴影。
据资料显示,这次爆炸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所发生的最严重爆炸事件和火灾事件。据当时目击者称,爆炸过后,只见辅华合记矿药厂的上空冒出了滚滚黑烟,直冲云霄。等到公安、消防官兵赶到时,已是一片废墟,现场惨不忍睹。
经6个消防中队、解放军战士和附近自愿参加扑救的群众整整10个小时的奋战,爆炸引起的大火于次日凌晨才全部扑灭。资料记载,这次爆炸造成的损失极大,有39人(其中市民32人、辅华合记矿药厂职工7人)死亡,406人受伤;全部倒塌的房屋有497间,部分倒塌的有1928间。
当晚,周恩来不顾疲劳,会同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市长聂荣臻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指示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查明爆炸原因。北京市公安局接到指示,立即部署,于次日抽调侦查员17人组成了专案组。一张无形的大网迅速在全城张开。
现场排查,锁定疑点
专案组接到命令,立即前往现场寻找爆炸真相。他们首先对爆炸原因作一个分析鉴定。一位名叫马特维也夫的苏联爆破专家被邀到辅华合记矿药厂踏勘现场。
辅华合记矿药厂是一家专门生产矿用炸药、雷管的工厂。专案组通过仔细排查,最后确认两声巨响是两次小的爆炸所发出的,爆炸的位置分别是成品炸药包装点和雷管包装点。这两处都属于该厂的成品车间,位置相距大约30米。勘查发现,1号现场的地下有一个长7米、宽3至4米、深约1米的大坑;2号现场的地下有一个更大更深的坑。那都是爆炸发生后留下的。
6月15日下午,周恩来专注地听取了专案组的案情分析会议。苏联专家也在会议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肯定地说,这个爆炸案是有人蓄意破坏。他强调,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种引爆方式,一是定时炸弹,一是白磷、黄磷等磷类化学物被人为点燃或者自燃。
专案组立刻将爆炸现场的残留物提取后急送清华大学进行成分分析。与此同时,专案组紧锣密鼓地在爆炸发生前进出成品车间的人员身上寻找线索。
为了防止敌特人员的破坏,辅华合记矿药厂根据军管会的建议,实行出入厂区登记制度,各个生产车间都设立了门卫,所有进出人员都必须向门卫登记进出时间。
另外,清华大学的化学专家的化验结果单也送到了专案组:2号现场除了雷管本身的金属成分外,并无其他金属物检出;1号现场也没有金属物检出。化验结果表明,爆炸并不是定时炸弹引起的。
既然排除了定时炸弹引爆的可能,专案组认为明火引爆(指直接以火柴、打火机等明火点燃炸药而引发的爆炸)的可能性几近于零,这样就只剩磷类化学物自燃引爆的可能性了。
专案组把重点放在该厂的内部人员,经过层层筛选,专案组初步锁定了3名嫌疑人。
肖定天,该厂工人,平时表现不错。案发当天,肖定天中午没有吃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当天下午上班时,自3时30分后无人看见他在干什么。爆炸发生后,他瘸着一条烧伤的腿离开了现场,上了前来抢救的汽车,迅速离去。
郑新民,为该厂技术员。他平时很少进入车间,案发当天,他在4时许进了车间。据当时在2号现场的工人反映,说看见他在那里转悠,不时和装箱的工人说笑。他离开后不久,就发生了爆炸。
丁松林,该厂工人,表现良好。爆炸案发生后,他是成品车间除门卫以外的人中唯一一名没有受伤的幸运者。丁松林的工作位置在2号现场,按理应该是九死一生,这就很奇怪了!
专案组决定,立即传讯肖定天、郑新民、丁松林!
但讯问未查出三人的任何疑点。
截获密电,疑云密布
爆炸案不知不觉过了10天,案情还是毫无进展。就在这时,北京市公安局的电讯侦查技术人员截获了一条台湾“国防部”保密局的密电,破译出的电文如下:“609:祝贺你组实施之北平爆炸行动成功,局座奉总统之命已令予以嘉奖,不日将有特使赴平。”
6月24日,我公安局电讯侦查人员再次截获一份密电,是针对爆炸的技术问题对“609”进行“指导”的,这份密电长达3654字,其中列举的技术数据、伤亡损失等情况,都是当时没有公开披露过的。这初步证实了专案组在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上的判断:此次爆炸确系特务所为!
北京市公安局迅速抽调了8名侦查员另外成立了一个“2号小组”,与原先的侦查专案组互通情况,密切配合。不过,案件是分开调查的。
经过2号小组侦查员的反复侦查,侦查人员发现了许多疑点:当时台湾特务机关与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以电台联系时,一般都是两套密码轮流使用,即这次使用甲密码,下次使用乙密码。过一段时间,又把两套密码都换掉。另外,还有一套备用密码,用于紧急情况使用。而这两份密电,却一反常态违反了这一规则,两份密电使用的是同一套密码。就是说,敌特人员是故意让我公安局截获密电的,用意何在呢?
侦查员认为:密电有故意要让我方侦听截获并破译出来的可能。这会不会是敌人的故意行为?如果真是这样,这个案件可能另有隐情。
2号小组仔细分析了第二份密电中的数据,确认密电上的数据极有可能是辅华合记矿药厂内部传出去的。根据这个线索,专案组找到了辅华合记矿药厂的老板于某。据他说,爆炸发生后,他曾责成3名下属负责善后工作。调查出乎意料地顺利,3人之中的一位,即生产部经理金铚,在接受侦查员讯问时讲了一个情况:他的表弟查一峰曾在爆炸发生后找过他,要去了一份当时刚整理出来的辅华合记矿药厂单方面的调查报告,查一峰说自己在天津的一家报社工作,准备就此事写一篇调查文章,需要了解一些数据。
侦查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天津,却发现查一峰不是什么记者,而是一个曾经当过记者的商人,在石鼓胡同开有一家西药批发公司。一个商人要这份调查报告有何用途?查一峰的疑点陡然上升。
经过对查一峰全天候监视,7月1日,侦查员在天津警方的协助下,截获了一封查一峰发往香港的信件,在里面发现了他从事特务活动的证据。7月3日,查一峰被捕,当即被押解至北京。
在铁的事实面前,查一峰老老实实供出了他向矿药厂厂长索要那份材料的原委,系接受了台湾特务机关的密令所为。
“密电案”侦破之后,专案组成员清醒了许多,一个新的思路逐渐形成……
排除疑点,真相大白
排除了敌特破坏的可能性,专案组决定对爆炸现场重新进行勘验。专案组还聘请了3位专家,他们中有两位是华北军区的,一位是北京市公安局从上海请来的。3位专家勘查了还处于封闭状态的两处现场,随后又走访了该厂的一些职工,还进行了一次模拟试验。经过认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炸药包装点先发生爆炸,然后引发了雷管包装点爆炸。
侦查员走访了3名罹难者的家属。其中有一条线索引起了侦查员的注意。罹难者范震光在那天进车间前交出违禁物时,有人听见他的口袋里发出过金属碰撞的“叮当”声响!估计是银元。
难道这起爆炸案的幕后是几枚银元?是银元碰撞后产生的火花,最终引燃炸药导致爆炸。这个设想成立吗?专案组立即把专家请来,要求他们对银元是否会引燃炸药导致爆炸予以验证。专家找来银元,进行了多次模仿试验,结果表明银元碰撞时确实能引燃炸药。据此,推断出范震光在操作中,不慎将银元滑落到了正在装箱的炸药上,银元碰擦产生的火花引发了爆炸。
果然,侦查员在现场附近清查出3枚已经炸得难辨形状的银元。至此,专案组对这一案件做出了最终结论:这是一起由于不慎肇事而引发的特大爆炸事故。
毛泽东在听取了爆炸案的侦查结果后,陷入了深思,同时,一系列抓安全,促生产的各种措施被提到了共和国的日程表。
(据《福建党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