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科研服好务
——与科研部、中共党史出版社有关同志的谈话
(2014年8月22日)
今天,把你们几位同志找来,是想和你们座谈讨论一下科研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主要是商量一下如何进一步办好青年沙龙、《科研学术动态》和编辑出版好《青年学者论丛》,为全室和全国党史部门科研人员做好服务。
昨天,我接到一位青年党史工作者的来信,他看到我室《科研学术动态》上刊发的我在第三期青年沙龙上的讲话《党史研究是立室之本》之后,对“以党史研究立室”、“以科研立身”的要求感触很深,受到激励。前不久,他撰写的论文入选了全国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他在来信中向我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的青年沙龙能够扩大范围,给予基层青年党史工作者参与的机会;二是希望中央党史研究室能够给基层青年党史工作者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最近,室内外同志普遍反映,室委会突出抓了科研工作,大家认为,十分及时、非常必要。对科研部编发的内部刊物《科研学术动态》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认为,《科研学术动态》对促进党史研究很有帮助。可以说,在李忠杰同志的领导下,在科研部有关同志的努力下,《科研学术动态》成为科研部工作的一个亮点。在这里,我对黄如军、李颖、唐筱菊等同志给予表扬。宁宇同志带领室团委举办青年沙龙,办得很好,取得了一定成效,对室团委和宁宇同志也给予表扬。还有汪晓军同志和中共党史出版社也要给予表扬。中共党史出版社出资出力编辑出版《青年学者论丛》,现在已经编辑出版了第二辑,为我室培养青年同志作出了贡献。
其实,我说的你们所做的这三项工作都与这位青年党史工作者的来信有关,就是要重视科研工作,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我已将来信批转给科研部领导和相关同志阅研,请他们研究提出意见,在明年的工作中予以安排和考虑,给予积极回应。下面,我就进一步办好青年沙龙、《科研学术动态》,编辑出版好《青年学者论丛》,谈点意见,供你们参考。
一、关于进一步办好青年沙龙
在室团委组织下,前几期青年沙龙效果不错。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积极探索完善这个好的载体,为全室和全国青年党史工作者相互交流学习切磋、尽快提升科研能力搭建好平台。
第一,要确保成效。举办青年沙龙,要少而精,不要过多过滥,不要搞形式主义。活动前要有准备、要打好基础,要精心设计主题、内容和讨论的问题。讲座要有质量,相互之间的讨论要充分,要形成思想的碰撞和火花。通过认真准备,精心组织,使参与的青年同志从中切实受益。
第二,要有吸引力。举办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举办主题讲座,也可以进行问题探讨,还可以举办圆桌座谈等等。只有这样,活动才能吸引人,才能让参与的人感兴趣,使他们愿意参加、乐于参与。
第三,要上下互动。中央和各地党史部门要相互启发、相互帮助。中央要带动地方,地方也要凭借某些科研领域的优势来吸引中央。青年沙龙主要在我室举办,但可以给各省区市和副省级城市党史部门青年党史工作者参与的机会。通过上下互动把地方党史部门的科研带动起来。科研部地方处要履行好指导职能,因为地方也希望加强对他们业务工作的指导。我初步考虑,以后的青年沙龙还是由室团委举办,但可以把科研部加进来,以科研部地方处的名义邀请部分省区市及副省级城市党史部门青年人参加。一次来的人数不要太多,可以邀请4-5人,要确定重点,有所选择。同时,青年沙龙也可以走出去,到各地去举办。选择某个有党史工作独特优势,即有党史资源和研究课题优势的地方,由他们组织和筹备,我室的青年同志前去参加。
第四,要遵守规定。要从实际出发,活动规模不宜太大。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各单位有关财务规定,不要违纪和违规。
二、关于进一步办好《科研学术动态》
《科研学术动态》编辑工作开局良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下一步,要继续办好《动态》,就必须精心谋划,精心编辑。关于编辑的选题和内容,我提这样一些建议,供你们参考。
(一)要编辑刊发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和各部门科研工作的重要工作部署。其中包括对全室科研工作、专项工作以及对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内容。(二)要编辑刊发党史研究学术前沿动态和研究的难点疑点问题。你们第七期组织中央党校罗平汉教授撰写的《中共党史需要深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一文就很好,大家看了很受启发。党史学界目前有什么前沿问题、有争论的问题,室里的同志可能有些人清楚,有些人不清楚。你们收集、归纳、整理,提供给大家,这就直接为科研提供了服务。至少每年应发一期国内研究综述、一期国外研究综述。(三)要编辑刊发未来一段时间重大党史事件、人物的纪念、研讨等活动信息。党史部门、全国社科界(社科院、党校等)每年或下一个年度将围绕什么问题进行研讨,比如要举行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要召开什么内容的学术研讨会,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等等,要将信息提前提供给大家。像明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后年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要大家围绕这些内容提前做准备。(四)要编辑刊发专家学者讲研究党史、做学问的体会和感受。要有计划登载党史大家、专家的经验、做法和感受。比如我们《科研学术动态》转载的对金冲及同志的访谈,虽然《光明日报》登了,但很多人没注意看,而是通过我们的《动态》看到的,有的地方党史部门还组织了学习。如果类似的文章你们组织得好,或者转载得好,大家就会受教育。(五)要编辑刊发室里举办的各种科研活动。比如室里要举办什么研讨会、什么讲座,以及大家对这些活动开展情况的反馈,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六)要编辑刊发室里青年科研人员的科研心得体会。这个心得体会,可以是调研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是进行某个专题研究的心得和体会。(七)要编辑刊发党史研究的最新材料和有影响的好文章。比如前段时间《光明日报》刊发了浙江嘉兴社科联关于党的一大时全国党员人数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在以往几种说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58人的说法。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及时转载,让大家有所了解。还有那些普遍反映写得好的有影响的党史文章,转发后就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给大家学习提供方便。
《科研学术动态》虽然是个内部刊物,现在看来对搞好科研有引导作用、帮助作用、促进作用。我们提出“以党史研究立室”、“以科研立身”,引起了全国党史部门的共鸣,这是一件好事情。党史研究事业是一茬一茬人、一代一代人接续奋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一代人要干一代人的事情,希望《科研学术动态》为我们现在这一代人重视和搞好党史研究发挥作用,希望你们再接再厉。
三、关于进一步编辑出版好《青年学者论丛》
中共党史出版社向室里主动请缨,提出出版《青年学者论丛》,为我室培养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作出了贡献。希望你们今后要一如既往地把《青年学者论丛》编辑出版好,并且将它作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的一个品牌,作为我室培养党史人才的一个有力抓手。对如何进一步编辑出版好《青年学者论丛》,我提这样几点建议,供你们参考。
第一,进一步探索和改进《论丛》的内容和形式。实事求是地讲,青年同志的专著,不论是硕士论文还是博士论文,要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准,引起党史学界的关注,还是比较难的。这期《论丛》,从科研学术高度衡量,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能为了出书而出书,如果不坚持一定的学术水准,我们出版的书将不会有太多人看,只能束之高阁,或作为自己赠送朋友的礼品,这样意义就不大了。只有提升书的质量,才能保证它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我想,《青年学者论丛》,今后还是以论文汇编为主。首先,文章要设定门槛。入选文章必须是已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的,当然,西部地区、民族地区可以降低点标准,降到公开出版刊物即可。确定这样一个门槛,就能保证一定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其次,要注重分类。或者按时期分,或者按专题分,将同一类别的文章或同一时期的文章汇集起来,构成每期《论丛》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内容。
第二,努力把编辑范围扩大到全国党史部门。可否初步考虑将范围扩大到省区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党史部门,以后有条件了再扩大到地市级党史部门。这样就可以对地方的党史部门起一个带动作用,同时,也给地方党史部门青年科研人员一个机会。科研部地方处的同志要负责联系,对入选条件要有一些要求,比如:一是在核心期刊发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适当放宽);二是作者年龄在45岁以下;三是地区入选数量要有限制,各地区要大致平衡,青年科研力量比较强的省市,可以多一点。一个省区市如果一年入选一篇,全书就有30-40万字,如果文章多,可以分上下两册,或上中下三册。
第三,要做好装帧设计和印制工作。要树立精品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各个环节严格要求,把每一期《论丛》做成精品。在做好编辑的基础上,精心做好装帧设计和印制工作,严格保证图书质量和品位,使《论丛》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精美的艺术品,以过硬的质量赢得读者的喜爱。
第四,要加强宣传推广。《论丛》出版后,要在全国党史部门大力宣传和推介,要大家给予支持和关注。还要通过图书推介会、网络、报刊等渠道开展宣传,不断扩大丛书影响力,使之逐渐成为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品牌项目。
总而言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党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党史工作者搞好科研服好务。办好青年沙龙,编好《科研学术动态》,编辑出版好《青年学者论丛》,就是我们的三个有力措施和抓手,希望大家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一起努力把这些工作进一步做好。
(根据记录整理,已经本人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