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山寨之战(下)
——纪念红军长征钩沉系列之八
方恩礼等人向记者指证当年激战之地
□记者马国福/文通讯员甘东超/图
一场恶战
正在这紧急时刻,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赶到军部驻地晏洼。于是,军首长一面命令红七十四师(只辖3个营)第一营和第三营火速增援斛山寨上的第二营,继续扼守斛山寨顶这个制高点,正面堵住敌人,钳制和消耗敌“追剿”纵队第四、第五支队;一面命令红七十五师(辖3个团)的二二四团从寨北迂回出去,隐蔽出击至刘湾北侧,协同第二二三团向敌一○七师、第一一七师实施突击,打乱敌人的阵势。而后,第二二四团迂回到朱家坳以南,第二二三团到朱家坳以东,与红七十四师(只辖1、2、3营)协同攻击敌第四、第五支队。
战斗中,由吴焕先指挥红七十四师在正面牵制敌人,徐海东亲率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向敌一○七师背后插去,最后把敌一○七师、敌一一七师及敌第四、五“追剿”支队彻底打垮。
近日,踏着泥泞,记者一行艰难地爬上海拔182米的斛山寨山顶。方恩礼指着山头的一处几百平方米的草地说,这是当年红军的指挥所。从周围裸露的些许土基可以看出,当年这个地方曾经盖有房子。草地上还遗留有每年上山来祭祀的群众燃放过的烟花的残留物。
方恩礼指着山腰处被茅草掩盖着的两个土包说,这是过去的东门和南门,这两处是当年红军和国民党军队拉锯战最激烈的地方。
下山途中,在一块平坦草地处,方恩礼指着山腰边的一个山沟说:“那儿死的人最多,我们小时候到山上,还时常见到很多尸骨,挺吓人的。”
众志成城
激战从晌午直到黄昏,毙、伤、俘敌共4000余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我军亦伤亡数百人,红七十四师政委姚志修和七十五师二二四团政委胡柱先负重伤后光荣牺牲;红七十四师师长梁从学负伤。夜幕降临时,战士们开始打扫战场,为争取东北军抗日,减少继续行军的麻烦,除自愿参加红军的外,释放了全部俘虏(注:当时俘虏的敌人超过了红二十五军官兵人数)。“追剿”支队总指挥上官云相一心妄图立奇功,却“以损兵折将4000余人,全线溃退而告终”。
激战中,光山砖桥、白雀园的便衣队和游击队在双轮河东相机运动,牵制双轮河的敌军。光东独立团一部闻枪炮声也赶到战场,担负西北方向的警戒,监视光山城方面之敌,地方党组织还发动周围群众为红军送饭。
战斗结束后,地方党组织又积极为红军买猪买羊,烹调做饭,使全军官兵得以饱餐。战斗中负伤挂彩的200多名伤员,也由砖桥区委负责安全转移养伤。当晚红军迅速打扫战场,清点缴获的武器弹药,不便携带的武器除留给当地便衣队外,将4挺重机枪、700余支长筒捷克式步枪卸掉枪栓,隐藏于云雾山下的水塘里。
意义非凡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俊杰曾对斛山寨战斗作了如下评价:“打破了敌人的追堵计划,为红二十五军战略行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花山寨会议的召开创造了一个短期的安定环境,亦为即将长征的红二十五军作了物资补给。”
在斛山寨山顶,记者见到很多燃放过的鞭炮碎屑,经历风吹日晒后静静地躺在那里。方恩礼解释说:“每年的正月十五,这里都会集聚上万人祭奠牺牲的红军战士,清明节也有人来祭奠。这些放过的鞭炮就是当时人们燃放的。”
记者极目四望,只见山峦起伏,绵延不断,仿佛山头鼓角相闻,炮声隆隆……
红二十五军在斛山寨打垮敌人约10个团的突然袭击,取得了毙伤俘敌4000余人的胜利。这是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前的最后一仗,为部队实行战略转移杀出了一条血路。战后,省委率红二十五军继续西行,在光山花山寨与程子华和鄂东北道委相遇,收到党中央1934年7月26日《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7月29日《致鄂豫皖省委训令》等文件。同年11月11日,省委在花山寨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
史学界称花山寨会议,红二十五军擂响了长征的战鼓。那么,花山寨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敬请关注下期报道。
原载:《河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