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进攻的展开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10   
分享到 :

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1947年7月至9月间相继由内线转向外线,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是中原地区,尤其是中原南部的大别山地区。

中原地跨苏、皖、豫、鄂、陕五省,南临长江,北枕黄河和陇海路,东起运河,西迄伏牛山和汉水,人口4500余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人民解放军出击中原,建立根据地,就可南扼长江,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直接威胁江南。为了便于统一领导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经略中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转入战略进攻的准备期间,中共中央于1947年5月16日决定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新的中原中央局。

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四个纵队12万余人,于山东省的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在约一个月的时间内,歼敌四个整编师师部、九个半旅共6万余人,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这一战役,迫使国民党从西北、山东和中原等地抽调七个整编师17个半旅向鲁西南驰援,打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为挺进大别山开辟了道路,并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和山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的作战。

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刘邓大军不经休整,便迅速甩开将要向它合围的几路国民党军队,在进入鲁西南的华东野战军五个纵队及新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的掩护下,从8月7日起分三路向南疾进,提前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洪河、汝河、淮河等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进插入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随后,刘邓大军克服极度疲劳、疾病流行、减员严重、缺乏粮弹衣着等严重困难,摆脱国民党重兵的合击,以主力乘虚出击皖西、鄂东,先后在安徽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战役和湖北广济西北的高山铺战役中,取得歼敌一个整编师师部及三个半旅的胜利。在中原中央局的领导下,刘邓大军经过艰苦斗争,到11月下旬,共歼敌3万余人,并发动群众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初步完成了在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

8月22日晚,陈谢大军在西北野战军的策应下,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渡河后,截断横贯中原的陇海路,东逼洛阳、郑州,西叩潼关,接着又沿伏牛山两侧展开,并挥师南下,以一部向陕南进击,主力向豫西沿平汉路两侧南击。到11月底,共歼敌5万余人,建立39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在豫陕鄂边地区的战略展开,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

9月9日,陈粟大军在菏泽以东的沙土集全歼国民党军队一个整编师。9月26日,陈粟大军除留两个纵队在鲁西南牵制敌军外,主力分五路越过陇海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平原,实行分散作战。接着又破击陇海路兰封至郝砦段和津浦路徐州至固镇段,歼灭国民党军队1万余人,威慑徐州国民党守军。到11月中旬,建立起25个县的民主政权,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并完成了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展开。

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引起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极大震惊。为了争夺中原,阻止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政府于11月下旬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直接掌管豫、皖、鄂、湘、赣五省的军政大权,调集33个旅,企图以“总力战”的战略,对大别山地区的解放军进行围攻。刘邓大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三个纵队由邓小平率领,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以一个纵队由刘伯承率领,渡淮河北上,向淮西地区转移;以刚由晋冀鲁豫地区南调的两个纵队越平汉路西进,在桐柏、江汉地区展开,创建新解放区,调动敌人。与此同时,陈粟、陈谢两路大军发起对平汉、陇海两路的破击战,吸引围攻大别山的敌军回援。12月30日,三路大军各一部在河南确山地区胜利会师。从此,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桐柏、江汉五块新解放区沟通联系,初步形成了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

逐鹿中原的人民解放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经过四个月的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9.5万人,解放县城近百座,吸引和调动南线敌军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周围,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国民党当局也不得不承认,由于中原战场的失利,其“全盘战略形势,乃从此陷于被动”      

在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逐渐转入反攻。为了策应陈谢集团南渡黄河,西北野战军于8月6日开始围攻榆林,到11日撤出战斗,调动了胡宗南部主力北援。8月20日,西北野战军乘南北敌军尚未会合之际,在沙家店地区一举歼灭自榆林南下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主力,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战局。沙家店战役后,在陈谢集团出击豫西,威胁西安,迫使胡宗南部主力南撤的有利情况下,西北野战军乘胜转入内线反攻,发起黄龙、延(延长、延川)清(涧)战役,解放延安东北的广大地区,开辟黄龙山新解放区。

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转到外线后,国民党军队纠集兵力分路向胶东半岛大举进攻,企图迅速结束山东战事,以便转用兵力于其他战场。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为吸引国民党军队,策应外线主力挺进中原,进行了胶东保卫战,并于10月初转入内线反攻。至12月,共歼敌6.3万人,收复胶东大片地区,最终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进攻,从根本上改变了山东战场的形势,有力地配合了西线兵团的作战。

北线的东北民主联军为配合南线作战,于9月14日发起秋季攻势。先由南满部队对北宁路及其两侧地区发起进攻,歼灭守备薄弱之敌,诱使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南调。而后又以北满部队在中长路沈阳以北段发动攻势,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秋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6.9万人,迫使敌人退缩在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仅占东北总面积14%的3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秋季攻势还调动华北国民党军队五个师增援东北,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

晋察冀野战军为打破敌我双方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对峙状态,积极捕捉战机,于9月上旬发起大清河北战役。此后,又利用国民党军队抽兵增援东北的时机,抓住敌第三军主力从石家庄孤军北援的有利战机,于10月19日至22日在清风店地区全歼该敌。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对扭转晋察冀地区的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接着,按照刚进到晋察冀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的指示,晋察冀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又于11月6日至12日,乘胜一举攻克国民党军队坚固设防的华北重镇石家庄,全歼守敌2万余人。石家庄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对国民党军队据守的较大城市的第一次成功的攻坚战。这个战役的胜利,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同时也表明人民解放军已具备夺取敌人坚固设防的较大城市的能力。攻克石家庄后,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组织全面的城市接管工作,并取得了管理新解放城市的有益经验。

各战场人民解放军在内线和外线的配合作战,构成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在半年的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75万余人。到1947年底,战争已经主要的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了。国民党军队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所处的战略防御地位。这一伟大胜利,标志着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